【保護兒童】今年首9月虐兒個案急劇上升逾6成 警心理學家:疫下家長或將壓力向子女發泄

社會

發布時間: 2021/11/05 00:00

最後更新: 2021/11/05 11:42

分享:

分享:

本港虐兒個案急劇上升。警方最新數據顯示,今年首3季的虐兒案件數字較去年急增近66%,對兒童進行身體虐待案件的更大增近7成,而性罪行亦增逾6成。(冼偉倫攝)

本港虐兒個案急劇上升。警方最新數據顯示,今年首3季的虐兒案件數字較去年急增近66%,對兒童進行身體虐待案件的更大增近7成,而性罪行亦增逾6成,當中逾3成為陌生人在公眾地方非禮案。警方認為,疫情下經濟下滑,有家長或發泄個人情緒及壓力在子女身上;而疫情緩和則是導致非禮個案增加的主因,不少學生復課後外出機會增加。

點擊圖片放大
+6
+5

警方今年首3季共錄得871宗虐兒個案,較去年同期的525宗大幅上升約65.9%。其中被歸類為「侵害兒童人身罪」的案件由去年首3季的262宗增至今年同期的444宗,增幅達69.5%,當中超過7成涉及父母對子女的體罰;「侵害兒童性罪行」則由263宗增至427宗,增幅達62.4%,當中逾3成為陌生人在公眾地方的猥褻侵犯(非禮),另有約23%涉及非法性交。

刑事部警司李經晞表示,2020年兒童被非禮案件較2019年下跌不少,惟今年大幅上升,相信是由於去年疫情嚴峻時學生停課,較少人外出有關,而今年基於疫情緩和,復課後學生外出機會增加,案件數字因而重增。

警察臨床心理學家馮浩堅亦認為,疫下父母或照顧者與子女在家的時間較長,且或對家庭經濟等造成影響,導致成年人心情變差,若父母未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同時面對子女的學業等問題,以體罰方式管教,即使無心仍造成傷害。

二人同樣指出,若施暴者是受害人的父母或照顧者,由於是其依賴對象,「好人和壞人都是同一個人」,受害人會因而感到害怕而不敢求助。多年來亦有遇到受害人延後報案的情況,尤其施暴者是自己的家人時更普遍。

李經晞舉例,早年曾發生一宗兒童性侵犯案,一名約12歲的女學生由7歲起遭受親父侵犯,每當自己洗澡時,父親總借故要求進入廁所,最初非禮她,其後更屢遭強姦,受害人雖曾向母親反映,惟情況未有改善,最終她因擔心已7歲的妹妹會同遭惡手才告訴別人。

受害人其後因家人受事件引發不少情緒,令其感到壓力及自責,而決定不控告父親,直至兩、三年後受害人一次洗澡時發現父親將手機放到廁所錄影,最後決定重新報警。

李經晞強調,若受害者第一次於父親要求進入洗手間已意識到問題嚴重性及成功求助,或能阻止悲劇發生。即使受害人期望息事寧人,惟出現問題的家庭若無法得到適合的處理方法,問題仍不會得到解決。

警務處由上月於全港開展「童行‧同心 Let's T.A.L.K.」保護兒童計劃,包括「開合跳挑戰短片比賽」及「親子填色及口號設計比賽」等活動,冀藉此提升社會保護兒童的意識,以及關顧兒童照顧者的精神健康,共建和諧家庭。

警務處由上月起舉辦保護兒童計劃,當中重點活動「開合跳挑戰」短片比賽,鼓勵市民拍攝加入保護兒童信息口號、具創意的「開合跳」運動短片,警方冀收集至少1,120條短片,以響應11月20日的聯合國世界兒童日。

李經晞表示,單靠警方保護兒童並不足夠,需要社會各界出力,處方期望透過一系列宣傳活動提升社會保護兒童意識。警方亦於網頁推出一站式資訊平台,為不同年齡層的人士提供保護兒童的資訊,及遇上虐兒案時的求助指引等;同時已舉辦「保護兒童研討會」,邀請教育工作者、兒科醫生、心理學家等就預防虐待兒童工作交流意見。

一文看清第三針疫苗須知及疫苗種類:https://bit.ly/3BJX1BB

HKET TV健康台由專家拆解食物安全及都市疾病,即看:https://bit.ly/3cNFwr7

實時追蹤香港新冠肺炎確診者住所/出現地點,立即下載經濟日報App:https://bit.ly/2JdOaiS

記者:洪芷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