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檢測】中大研究指訂立標準實驗方法 有助確保病毒核酸檢測準確性
發布時間: 2021/11/14 13:36
最後更新: 2021/11/14 13:36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因應市面上有不同的核酸檢測方法,中大醫學院針對3種常見的核酸檢測方法分別進行評估,分析其方法在醫院和診所的實際應用中的表現。結果顯示,3種測試方法的準確性與一致性並無顯著差異,但採樣方法以及後續核糖核酸(RNA)的提取方法會直接影響檢測結果,因此需設定一套標準的實驗方法,以完善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該研究結果已發表於國際權威科學雜誌《刺針-微生物 (The Lancet Microbe)》。
3種核酸檢測方法為「數位聚合酶鏈鎖反應(dPCR)」、「定量聚合酶鏈鎖反應(qPCR)」和「環介導等溫擴增法(LAMP)」。結果顯示,dPCR靈敏度最高,其次是qPCR和LAMP。現時香港政府認可的新冠病毒檢測中心均採用PCR技術進行核酸檢測,而dPCR則是一種新開發的技術,現多用於醫院和診斷中心的醫護人員對病毒核酸進行精準定量的操作,以便獲取更多、更精準的信息。
另外,現今全球多個機場和檢測中心已經陸續開始使用LAMP代替PCR作為快速檢測工具。過去已有研究證實,LAMP是一種省時且可靠的檢測技術,各項指標可與目前使用的PCR檢測技術相媲美。倘若本港進行大規模篩查,LAMP技術將能夠緩解單靠PCR進行測試的檢測壓力。
研究團隊共收集整理66項不同的獨立研究,共計15,017個臨牀樣本,並對當中的52項研究進行系統性分析。研究發現,dPCR靈敏度最高,其次是qPCR和LAMP。在化驗樣本分析中,鼻咽拭子取樣的靈敏度和準確性在三種檢測技術中均比唾液取樣高。
中大醫學院化學病理學系助理教授及李嘉誠健康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張栢恒表示,當分別採用同樣的閱讀RNA序列引子/探針、RNA提取方法和化驗樣本種類時,不同的核酸檢測所得出結果的準確性沒有差異。然而,當實驗設置改變,檢測的準確性就會出現明顯的變化。這表示相比選擇哪一款檢測技術,維持一個標準和一致的實驗操作方法才能更加確保檢測的準確性。
他補充,是次研究結果與美國疾病控制及預防中心和世界衞生組織的建議一致,以鼻咽拭子作為採樣方法較唾液取樣更好,而其中使用「開放閱讀框1ab引子」為鼻咽拭子取樣樣本進行RNA提取的方法,在3種核酸檢測中表現最佳。團隊建議,只要設定了標準的實驗操作方法,國家或城市可根據環境和社會經濟隨意選擇這3種核酸檢測方法,而不用擔心檢測準確性。
更多影片:【湊得輕鬆啲】過多蛋白質或加速鈣質流失 營養師拆解飲食謬誤令孩子「高人一等」
一文看清第三針疫苗須知及疫苗種類:https://bit.ly/3BJX1BB
HKET TV健康台由專家拆解食物安全及都市疾病,即看:https://bit.ly/3cNFwr7
實時追蹤香港新冠肺炎確診者住所/出現地點,立即下載經濟日報App:https://bit.ly/2JdOaiS
責任編輯:郭詩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