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好故事】丘佐榮中學舊生變校長 傳承「嚴中帶愛」精神發掘學生潛能

社會

發布時間: 2021/11/16 07:00

最後更新: 2021/11/16 18:41

分享:

分享:

丘佐榮中學舊生變校長,傳承「嚴中帶愛」精神發掘學生潛能。

基督教女青年會丘佐榮中學本學年迎來新校長郭世民,是該校的舊生。回想年幼時在同一校園被發掘潛能,在老師悉心栽培下,建立自信心及領導能力,郭校長重返母校,希望承傳丘佐榮中學「嚴中帶愛」精神,幫助每一位學生發揮潛能,回饋社會。輾轉多年再踏進同一校門,郭世民笑說,從未打算要升職做校長,尤其於近年具挑戰性的年代,

無論考試方面、課程上的變動,加上學生要找出路方向都不容易,做校長會有很多責任,我自己都會想,是否有這個能力呢?

點擊圖片放大
+5
+4

但想到於母校成長的點滴經歷,郭世民終說服自己踏出安舒區︰「在這個富挑戰的年代,我十分樂意重返母校工作。」郭世民多次提起對母校有很深的感情,畢業多年都難以忘懷校園時光,自言一直都想念母校,校友聚餐都總會出席。談到為何這般喜愛這所學校,他憶述自己學生時代較內向,是丘中的老師發現到其潛能;郭世民指自己自小喜歡唱歌,得老師挑選他進合唱團,又鼓勵他參加歌唱比賽,更成為音樂學會主席,郭世民說他一直感激老師給予的機會︰

我建立起自信心,亦學會做領袖,可以說是音樂培育了我,音樂亦連繫了我的「丘中情」。

升讀大學時主修電腦科,但比起機器,郭世民更喜歡與人接觸,想做一份有意義、又可幫助人的工作,最後決定執起教鞭,畢業後第一份工作就回到母校,工作數年後轉到天水圍循道衛理中學任教,20年後再重返母校。一如當初老師發掘其天賦一樣,郭世民希望,可於為學生提供不同機會,發展學業以外的潛能,他亦深信每個學生都有其潛能,日後都可以獲得成功︰

不只是叻的同學,每人都有不同的潛能可以發揮,我希望有不同途徑、不同範疇讓同學選擇,而不只是讀書叻。

他希望教學生訂立自己目標、計劃,努力去實現。 郭世民是一名虔誠的基督徒,對他來說「愛」一字,是重要的核心價值,他引述聖經內說到︰「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郭世民說,即使學生不是信徒,但都希望他們可在學校中學到這些「愛」的價值觀,而同一時間,亦要善用自己才華回饋社會︰「愛是最重要的,有潛能、好厲害的學生,要學如何用潛能去幫助世界及社會。」

郭世民期望為學生提供機會,發展潛能。(梁偉榮攝)

郭世民笑說,丘佐榮中學的特色是「嚴中有愛」,教師對學生抱有高期望,但亦十分重視師生之間的關愛,而他所見,現時校內師生關係亦很好。他認為學校是學生的第二個家,師生關係、同學間的情誼,這些人際關係的建立會培養出關心及愛,而這些情感,正正可以在青少年面對挑戰時,陪伴他們。 

近年香港社會氣氛較以往緊張,面對移民潮、教師流失的處境,郭世民說,相信老師的崗位依然很重要︰

我仍然覺得教育很有意思;學校不只傳授知識,亦是培育學生心靈上成長的地方,學生亦很需要有老師協助陪伴。

新學年開始至今已有2個多月,郭世民稱在新職位上適應得不錯,已經與同事逐一認識,慢慢建立緊密合作。不過,他遺憾尚未全校恢復面授課,與學生相處的時間不多,他說稍後會約見學生領袖閒談,了解他們對學校的想法,亦希望增添學生校園生活的色彩,正與教師商討可以舉行哪些活動。

點擊圖片放大
+2

着重IT發展 初中已學編程AI

另外,該校於2015/16至22/23學年間獲撥款約600萬元,用作開辦資訊科技增潤班。學校每年均會招募約30名中二學生參與增潤班,至中五時合共有400小時的培訓,課程包括流動應用程式編寫、電腦遊戲設計、虛擬實境(VR)、人工智能等。學生更會參加不同類型的比賽,亦屢奪佳績。其中於香港教育城舉辦的Code2App 2021編程挑戰賽,學生獲得季軍;2019年4位中六同學參加一個由美國大學在港舉辦的比賽,憑着人工智能手機程式獲勝並取得100萬獎學金。

郭世民強調,不只表現出眾的學生有機會接觸更多電腦知識,校方亦於初中電腦科加入編程教育,教授學生編寫手機應用程式,上學年則開始將人工智能基本知識加入中二級的課程,學生會學習人面或圖像辨識原理,亦會嘗試於手機程式編寫上應用。適逢學校50周年,年底起將有一連串慶祝活動,郭世民透露,學校將舉辦資訊科技比賽,其他正籌備的活動,包括舊生晚宴,及重頭戲之一、將進行網上轉播並邀請全球校友參與齊唱校歌的校慶音樂會。郭世民說,希望可借校慶活動連結校友,亦讓學生聯絡感情。

【TOPick診症室】眼科醫生拆解葉黃素護眼功效 一招自測黃斑視力:

一文看清第三針疫苗須知及疫苗種類:https://bit.ly/3BJX1BB

HKET TV健康台由專家拆解食物安全及都市疾病,即看:https://bit.ly/3cNFwr7

實時追蹤香港新冠肺炎確診者住所/出現地點,立即下載經濟日報App:https://bit.ly/2JdOaiS

記者:黃悅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