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中後學習倍感困難 可能是ADHD作怪?
發布時間: 2021/12/08 00:00
「兒童階段」是人生中的黃金學習時期,童年經歷更會塑造性格,鞏固對世界的認知及個人價值觀。小時候跳跳紮紮、大聲嚷嚷、上課遊魂,父母大多不以為然,認為小朋友只是無心向學,只需多加管教便可。但日子漸長,當孩子升中後,經常因粗心大意、善忘、拖延等等問題,令他們在學業和社交生活中處處碰壁時,家長才驚覺孩子或許患上了ADHD。
ADHD(Attention Deficit / Hyperactivity Disorder)即「專注力失調及過度活躍症」,是一種腦部發展障礙,主要病徵為活動量過多、注意力渙散、自制能力弱及性格衝動1。ADHD的病徵在孩子踏入「兒童階段」後漸變得明顯,並開始影響他們的課堂表現。但有些家長習慣將小朋友的行為與他們的性格掛鉤,導致不少ADHD患者延至「青年階段」才能確診。
認知不足容易導致延誤治療
精神科專科張正平醫生表示,隨著近年大眾對ADHD的認知有所提升,使有ADHD徵狀的孩童更容易被發現。他說︰「每個患上ADHD的孩童都有不同的徵狀,一般來說過度活躍的情況較容易被老師或家長發現,專注力不足的問題則較為隱性。專注力不足的小朋友可能表現善忘、上課發白日夢、做功課粗心大意、無法注意細節等等1,這些情況會比較影響小朋友自身的學業表現,甚少直接影響到課堂秩序,所以較易被忽略。家長或會歸咎於小朋友性格懶散等問題上,總想着加以觀察再下定論,直到孩子長大後升上中小學,當他們自身的學業問題越來越嚴重時,才發現小朋友有機會是患上ADHD。」張醫生慨嘆,很多情況都因為對病徵的不確定,而延誤孩子接受治療的黃金時期。
若初步懷疑孩子患上ADHD時,建議家長可先諮詢不同老師,了解其行為是否在不同環境(例如校園、補習社等等)及不同課堂均有出現並影響其學習表現。若發現孩子有上述情況,便需及早安排他們進行評估,以獲得適當的治療。
ADHD青少年易衝動誤學業
張醫生續指, ADHD對青少年的影響並非只局限於學業,更會影響他們的自信心和自我形象,形成惡性循環1。他形容青少年因ADHD長久累積不少學業和人際關係的問題,造成極大的心理壓力,有些甚至會出現情緒困擾及對抗性行為。他坦言,若青少年時期仍未能妥善處理,成年後問題將更加嚴重,甚至有可能出現濫藥、危駕、情緒病等更複雜問題1。
藥物與行為治療助克服ADHD
針對ADHD的治療,張醫生提出藥物配合行為治療,效果最為明顯和理想。很多家長表示擔心藥物的副作用,較常見的為胃口不佳,入睡困難等,情況均可透過調節藥物、改變用藥時間或處方輔助藥物來改善1。他亦說藥物治療能提升患者的專注程度,減少活躍及衝動行為,提升上課時的投入度等1。若成績轉佳更能增強他們的自信心,提升他們的自我學習動機。而行為治療則需家人及老師合作進行,通過讚賞及正面回應,加強小朋友的良好行為及學習動機1。
ADHD家長教育錦囊:
1. 安排清晰的工作時間表,每項工作間提供休息時間。
2. 提出清晰且簡明的指示,細化行動工序。
3. 設立獎勵讚賞計劃。
4. 制定具體且不含糊的目標行動。
5. 提供寧靜的溫習環境,遠離令人容易分心的物品。例如:電視和電子產品等。
此專欄由武田藥品全力支持
以上資料由受訪者提供
C-ANPROM/HK/Vyv/0065 (12/2021)
參考資料:
1. CADDRA - Canadian ADHD Resource Alliance: Canadian ADHD Practice Guidelines, 4.1 Edition, Toronto ON; CADDRA,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