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劏房生活】90後女生難忍家暴離家獨居劏房4年 塞渠倒灌從蝸居真實惡夢學懂堅強

休閒消費

發布時間: 2021/11/23 17:25

最後更新: 2021/11/24 16:41

分享:

分享:

90後女生彭麗芳,以4年住劏房的自身真實經歷結集成書,用幽默和實用的筆觸分享她的蝸居生活,有笑有淚。 

說到劏房,總給人不好的印象。但不能否認,正當香港社會出現每四個人中就有一個窮的現象時,如租住到一間環境不太差的劏房已屬幸運。

如此說來盡管有點阿 Q,但當環境未如人意時,轉念自己的心態去面對,才是生存之道。一位90後女生彭麗芳,以4年住劏房的自身真實經歷結集成書,用幽默和實用的筆觸分享她的蝸居生活,有笑有淚。 

作者彭麗芳 (Amy) 曾是一名記者,她在自序提到此書的源起是在某報工作時,有機會撰寫一個欄目,內容是以記錄獨居大角咀劏房出現的各種狀況及尋找「不求人」的解決方法,沒料能得到出書的機會。

她強調書中所述的劏房生活貼士與生存之道,未必一定是最好的方法,但都希望可使正在獨居、正想追尋自己想過的生活、或欲嘗試改變現況的人,能得到一點鼓勵,一點吾道不孤的安慰。

最新影片推介:

雖然一個女仔獨居劏房要面對厭惡突發家居事故並不容易,但Amy表示,這個經歷也讓她感受到自我療癒的空間。(被訪者提供)

住劏房的緣由

雖說與 Amy 是行家,但訪問當天亦是我們初次見面,我們決定除罩相見以示友好。只見她笑容滿臉,說話爽朗,寒暄幾句後,便單刀直入問題核心,「如此年輕,為何會住了劏房 4 年?」

起初她有點欲言又止,說是因為家庭環境複雜,但很快她坦白道出是家暴原因。那刻筆者也心頭一驚,而她則娓娓道出實情:「我們四兄妹,我排第三,一哥一姐一妹,哥哥給父親由細打到大,但父親打得最多的是媽媽。」

而她那年離家出走,卻不是因為父親脾氣,反而是因為媽媽失控的情緒為觸發點,「記得那是 2017 年的中秋節前夕,我剛從台灣回港,發覺手提電話不見了,和家裏沒聯絡幾小時。一回到家,媽媽便歇斯底里地責罵和打我,那刻自己的情緒也崩潰了,當下腦裏立即浮現一定要離開這個家的念頭。只用了一小時執拾,便將 26 年人生濃縮進一個 28 吋的行李喼內,漏夜離家。」

她的家一眼睇晒,最喜歡的就是那扇窗外的風景和陽光。(被訪者提供)

一年搬 5 次屋

她自謔由於決定突然,儲蓄不多,因此第一個落腳點帶點草率,租了一幢約 40 年樓齡的鰂魚涌私樓,與一位 70 歲婆婆和唸初中的孫女同住。「單位有兩間房,出租給我的房間目測 50 呎,租金 $3,500,只有一張單人床和衣櫃,床頭有一小扇窗,對面是大廈後巷。」

本來立心嘗試適應,畢竟盤川不多不能要求,豈料住了不足一個月便發生意料之外的事件,「先是發現同屋人常常沒有沖廁,令我吃不消。而最令我覺得要走人的就是某天早上出房門口,見到一個陌生男子站在我面前,婆婆說是長居內地的兒子偶爾回港探望,我說如有下次請早些知會一聲。結果當然是下周她的兒子仍然是在無預兆下再出現。」她無奈地說。

那段日子,Amy 輾轉住過赤柱迷你公寓、和友人合租長洲村屋等一年搬 5 次屋的經歷,最終揀定現居的大角咀劏房。

暗黑歷史之一,2019年年三十晚廚櫃生了一個大啡菇。(被訪者提供)

覓得如意居所

「其實在找屋當時,我都有種不服氣的心態,不信 $7,000 租金都只能租到劏房。結果是自己真的太天真了,劏房租出速度驚人,試過太多次租盤只被刊登兩、三天就已經租出。」

她笑言對現居是一見鍾情,尤其是房內的那扇窗,讓她見到樹木、綠葉、鳥兒和陽光。書內形容:「從大街回頭看,我家的這扇窗顯得渺小,只有毗鄰單位的不足四分一尺寸。但我很慶幸找到這裏,這個讓我呼吸到自由,令我相自己擁有力量的居所。」

覓得如意居所後,換來的便是一大堆日常家事,例如換鎖、添置家具、日常用品、清潔事項等雜務。以上事項都是 Amy 樂意而為,盡管這裏只有 170 呎。「還有我喜歡這裏是因為翻新過,並有獨立門口、廚房和廁所。不是大家以為一個門口,一條長走廊,幾個劏房一排過那種。」

點擊圖片放大
+6
+5

塞渠污水倒灌

她為新居開心了好一陣子後,在一個炎夏的凌晨,驚覺廁所水浸,沖涼的地台去水位淤塞,甚至有污水倒灌進來。

「深夜時分,苦思沒有良策,惟有走到樓下仍未關門的餐廳借泵,阿姨借給我一個公廁通渠泵,回屋自行通渠。但失敗,污水愈泵愈多。」她說。

那時候天真的她才知道自己的劏房是由一個大單位劏成 3 間,每間屋都有兩個去水位,即共 6 個去水位通往同一條主渠。詢問過專業水電人士意見,總之需要同時間處理 3 間劏房的渠才能解決問題。「原本通渠不難,但要同時與其他兩位住戶訂好時間在家,讓師傅去通渠才最難。住戶 A 是一對老人家,堅稱自家沒有塞渠,並叫兒子不要開門給我們。後來趁機會游說了他們的兒子偷偷為我們開門,折騰足 3 天,與臭味同宿。」她說來仍有餘悸。

至於錢方面更煩,住戶A固然不願付,住戶 B 又說要確定是誰家引致渠口淤塞才夾份。擾攘多時,最終由Amy單位及住戶B單位兩個業主各自攤分一半。

「我還給業主不斷訓話,『點解你一個女仔,住到條渠都塞?』、『我只畀今次錢咋,第時你自己搞掂。』簡直令我人都癲。」她說。

一個單位劏出3間劏房,Amy居於右下的劏房C。(被訪者提供)

經歷自我療癒

有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因着這次塞渠事件,浸爛了廚櫃,令她發現了一個埋藏在廚櫃底的洗衣機去水位(因廚房和廁所太細,容不下一個洗衣機),應乾涸多時。就在倒灌污水的那晚,她同時見到一隻巨型曱甴從這個陌生的去水位竄出來。然後在通渠時不斷見到曱甴屍骸被泵出來......

「為免自己寢食難安,擔驚受怕會有活生生的曱甴爬出來,暫時用了鋁板和玻璃膠密封去水位,暫緩一下這個反覆出現在我噩夢中的計時炸彈。」她苦笑道。

一個人住除了要面對這些厭惡的突發家居事故外,一些收納方法、慳水省電、日常維修如清潔去污、牆角發霉、廁所水箱漏水等瑣事,都要學習自己處理,「因為要慳錢,所以會周圍格價,好彩大角咀又多五金店和家具舖,選擇夠多元。」她笑說。

她續謂這幾年獨居學懂了不少家事常識外,更大的得著其實是經歷到自我療癒的空間。「是不容易的,但會愈來愈好的。」

記者:郭秀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