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苗】兩大醫學院研究指體內缺乏「青春雙歧桿菌」 接種新冠疫苗後抗體水平較低

社會

發布時間: 2021/12/02 13:20

最後更新: 2021/12/02 18:23

分享:

分享:

中大研究發現「青春雙歧桿菌」影響新冠疫苗成效。(陳靜儀攝)

本港現時已有約7成人已接種新冠疫苗。中大及港大醫學院一項研究發現,不論是接種科興或復必泰疫苗人士,在打針後一個月,其抗體水平較低,原因是腸道缺乏了「青春雙歧桿菌」。團隊指出,此菌在出生後已存在於人體腸道內,惟隨著年齡、飲食、壓力和使用抗生素等多個因素導致其數量下降,且其不能透過日常飲食補充,建議長者、高危人士等可服用補充劑補充數量,但要小心選擇。

兩間大學的研究團隊在今年4月至8月,招募138名已接種兩劑新冠疫苗的成年人參與研究,年齡介乎18至67歲,其中101人接種復必泰、37人接種科興疫苗。團隊在其打針前及打第二針後一個月,分別提供血液及糞便樣本進行分析,以量度抗體水平及腸道微生態。

結果發現,超過一半接種科興疫苗人士,其無病毒中和性抗體檢測套組(sVNT)讀數少於60%,當中近一半人是完全缺乏「青春雙歧桿菌」;而接種復必泰疫苗人士中,若缺乏該菌及糞便羅斯拜氏菌,亦有出現較低抗體水平。

港大醫學院公共衞生學院助理教授黃世萬解釋,人類的腸道細菌包括「青春雙歧桿菌」可以促進抗體產生,以及可製造短鏈脂肪酸等代謝物,有助增加免疫細胞的新陳代謝。

中大團隊早前另一項約 2,000 名港人的研究亦發現, 85% 的市民腸道內缺乏或甚至完全失去「青春雙歧桿菌」。中大醫學院腸道微生物群研究中心副主任黃秀娟指出,人體內的「青春雙歧桿菌」會隨著年齡、飲食、壓力和使用抗生素等多個因素導致其數量下降,但其不能透過日常飲食補充,建議高風險人士如長者及長期病患可考慮服益生菌補充。不過,她提醒市民,因市面上較少產品含有此菌,在選購時需留意成份標籤。

中大醫學院院長兼腸道微生物群研究中心主任陳家亮說,要提升健康以及預防疾病,不可以單靠依賴藥物,相信研究有助特區政府以至全球衞生部門,設法提升民眾健康,特別是改善腸道微生態,從而提高新冠疫苗成效,未來甚至可能成為提升新冠患者治療成效的方法。

黃秀娟又透露中大正進行一項大型臨床研究,涉及約500多名高風險人士包括長者、肥胖人士及長期病患者,了解補充青春雙歧桿菌提升疫苗效用的效果,料最快明年年初會有初步數據。至於已接種疫苗者可否透過補充「青春雙歧桿菌」而增加抗體水平,陳家亮認為有關推斷是可行的,惟仍需要臨床研究數據支持。

更多健康台最新熱門影片:【TOPICK 診症室】斜視可從訓練改善視力 嚴重個案或須接受手術

TOPick送出3000份兒童書展套票人人有份,立即登記拎走入場門券:https://bit.ly/3h8JOvu

一文看清第三針疫苗須知及疫苗種類:https://bit.ly/3BJX1BB

實時追蹤香港新冠肺炎確診者住所/出現地點,立即下載經濟日報App:https://bit.ly/2JdOaiS

記者:郭詩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