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教育】大學前講師走進初中教生物科技 源頭尋本地科研人才

社會

發布時間: 2021/12/07 07:00

最後更新: 2021/12/07 16:31

分享:

分享:

陳嘉儀本身是一名化學家,由教博士生轉到中學授課,感受到學生追求知識的熱情。(梁偉榮攝)

「大學生同中學生在我眼中其實無分別,有時中學生問問題的深度,比大學生更加高。」保良局唐乃勤初中書院講師陳嘉儀,曾任職大學講師及科學園生物科技公司,她3年前毅然辭職、轉到中學任教,希望從源頭尋找本地科研人才。

她利用中學設有的生物科技實驗室,透過手指種菌及提取基因等生活化實驗,讓初中生體驗生物科技的趣味,部分生物科技校隊成員,更已立志將來從事生物科技範疇工作。

陳嘉儀本身是一名化學家,早年曾任職浸大及城大,現時亦有指導港大博士及研究生,亦曾涉獵抗癌藥物及污染監測等研究範疇。

昔任教大學 學生普遍欠science底

她表示,專注研究工作十多年,2014年開始擔任大學講師後,逐漸察覺普遍升讀學士、碩士以至博士的學生,均缺乏理科底子,甚至在中學以至大學本科均沒有選讀科學:

教咗幾年書之後,發覺唔淨係我一個人嘅問題,而係成個行業、咁多間大學都係好少人揀science。

她估計,因早年經濟發達,有許多成績優秀的中學生均選擇商科,「好多人都無science底,佢哋係讀經濟、會計上嚟,變咗大家教得好辛苦。」

她其後轉到科學園一間海洋生物科技公司進行研究開發工作,發現科研業界的人才荒問題亦相當嚴重,「去到公司做嘅最大問題,就係請唔到人。」她說︰「唔係我一間公司嘅問題,而係我去到啲公司,啲公司知我大學出嚟即刻問我,『你有無學生介紹俾我哋呀,啱啱畢業都得㗎啦。』」

陳嘉儀設計的生物科技教學內容,融入中一、中二級綜合科學及中三生物科。(資料圖片)

「個pool無人才」 科研業難請人

眼見公司、大學均在「搶人」,促使她反思︰「個pool都無人,係咪要喺源頭做啲嘢?」她指:

我諗返轉頭,點解啲PHD(博士)學生會讀econ呀,即使佢哋鍾意都唔揀科學,因為無人話佢知Science好好玩亦有出路。

當陳嘉儀知道保良局唐乃勤初中書院校長黃仲奇3年前物色人手、專責發展校內生物科技教學及活動,雙方一拍即合,決心走到中學,從源頭尋找科研人才。

校方自2019/20學年起,逐步將陳嘉儀設計的生物科技教學內容,融入中一、中二級綜合科學及中三生物科,各級全年上、下學期分別上兩個連堂、共涉8個課節,將科學知識內容簡化、生活化,例如進行手指種菌實驗,讓學生察覺疫情下未消毒的手指藏有許多細菌,成功提高學生興趣;她同時任教該校與小學合作的體驗課程。

保良局唐乃勤初中書院亦自設生物科技實驗室,並研究於高中開設生物科技選修單元讓學生選讀,詳情請看:下一頁

疫下手指種菌實驗 提高學生興趣

科學知識課程涉及微生物、抗生素、DNA及催化劑等,由教博士生轉到中學授課,陳嘉儀才感受到學生追求知識的熱情,她指中學生提問雖然不夠大學生成熟,但好奇心十足,「中學生會問『點解呀』、『點解要咁樣呀』;大學一定無人舉手問,大學生係最無passion嘅一班學生,上完堂可以走堂、又瞓哂覺,只會問我點解咁低分、點解唔係A呀。」

部分學生的提問也令她印象深刻,「當我問中學生,點樣定義細菌好定唔好,佢哋會答我『其實個量都好重要㗎,如果個量少,唔係咁toxic(毒性高)』,呢啲答案其實係好有深度。」她更憶述最近教小學生提取士多啤梨DNA時,有學生眼見溶液呈粉紅色,即舉手提問,「『乜DNA係粉紅色㗎咩,據我所知DNA唔係粉紅色,係透明或者白色㗎喎。』我好surprise(意外)一個小學生會問呢啲問題。」

教書非首選 課餘繼續做研究

陳嘉儀直言教書並非其首選,現時每個學期要花兩個月教書,餘下時間繼續做研究,但絕對值得投放時間到教學,因她相信知識傳遞的力量:

你1個可以變10個,10個可以變100個,唔可以太自私。

她早前帶領該校的生物科技校隊所做的「超級麵包蟲」研究,更獲大學垂青合作,亦有校隊成員向她說立志日後讀博士、從事生物科技研究。

一文看清「港版健康碼」登記注意事項:https://bit.ly/31pGndZ

HKET APP健康台更多都市疾病影片:https://bit.ly/3cNFwr7

實時追蹤香港新冠肺炎確診者住所/出現地點,立即下載經濟日報App:https://bit.ly/2JdOaiS

記者:馮琪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