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安全】女子接觸發霉粟米後咳嗽1個月 求醫揭肺部吸入大量黃曲霉菌【附感染途徑】

食用安全

發布時間: 2021/12/13 15:54

分享:

分享:

一名女子接觸發霉粟米後久咳不癒,求醫後被揭肺部吸入大量黃曲霉菌。

若發現食物發霉,應棄掉。武漢一名23歲女子久咳不癒,求醫被發現肺部長滿大量黃曲霉菌,是接觸發霉粟米所致。本港食物安全中心指,黃曲霉毒可透過呼吸而吸入,可引致肝癌。

綜合內媒報道,該名女子小劉在武漢打工,一個多月前,曾回鄉幫家人收割粟米。因持續咳嗽一個多月,自行服藥也未見好轉,遂往醫院求診。武漢市第四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住院醫生郭蒲劍表示,經掃描檢查後,發現該女子肺部有大片片狀陰影,即代表肺部受感染,面積大,而且伴有低熱。

最新影片推介:

進行肺泡灌洗後,醫生發現患者肺部長滿黃曲霉菌,導致真菌感染,發病原因與她收粟米有關。郭醫生指,患者沒採取任何防護措施,在收粟米的過程中,大量黃曲霉菌孢子飄散在空氣中,她可能已被霉菌污染。短時間內把大量黃曲霉菌吸入呼吸道,導致肺部嚴重受感染。

點擊圖片放大
+3
+2

黃曲霉毒可經呼吸而感染

本港食安中心指,黃曲霉毒素泛指一些由真菌產生的毒素,廣泛存在於農作物及食物中,多見於熱帶地區。濕度高、溫度高的環境,加上發展中國家的農作物在收成後沒有作適當的處理和貯存,往往令花生、玉米、穀物、棉籽、木本堅果、部分香料等農作物受到污染。另一方面,當乳牛吃了受黃曲霉毒素B1和B2污染的飼料後,毒素會分別轉化為毒性較小的黃曲霉毒素M1和M2,主要存在於乳汁中,部分積存在肝臟和腎臟中。

黃曲霉毒素可引致動物及人類產生急性及慢性中毒,包括急性肝臟受損、肝硬化及肝癌。目前,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已把所有天然存在的黃曲霉毒素列為令人類患癌的物質。黃曲霉毒素M1則被列為或可能令人類患癌的物質。有研究人員認為,黃曲霉毒素對帶有乙型或丙型肝炎病毒的人致癌作用比較明顯。

人類主要是經進食受污染食物而攝取到黃曲霉毒素。雖然也可能透過呼吸而吸入這種霉菌,從工作環境而吸入這種霉菌的情況則不常見。若長期從花生、穀物及一些高風險食物,攝取少量的黃曲霉毒素而引發之慢性毒害較令人關注。

1毫克黃曲霉素已可致癌

根據亞洲癌症研究基金會有限公司的資料,黃曲霉素的毒性是砒霜的68倍,氰化鉀的10倍,對肝臟組織破壞極強,1毫克的份量已可致癌,20毫克更可致命。
當中,黃曲霉素較常出現在以下4類物件或食物中:

點擊圖片放大
+10
+9

減少攝取黃曲霉素貼士

食安中心建議消費者採取下列措施,以減少攝取黃曲霉毒素的風險。

點擊圖片放大
+3
+2

TOPick登陸MeWe啦:https://mewe.com/p/topick

訂閱TOPick Telegram,集合最新優惠及送禮情報:bit.ly/3bebLM2

責任編輯:羅嘉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