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委會】信用卡貸款實際年利率差異懸殊 逾期還款涉額外費用

社會

發布時間: 2021/12/15 10:17

最後更新: 2021/12/15 10:18

分享:

分享:

信用卡貸款實際年利率差異懸殊,消委會籲切忌貪圖一時便捷。(資料圖片)

不少香港人有用信用卡消費習慣。然而消委會今日(15日)公布調查發現,不同信用卡發卡機構提供的分期付款計劃,及現金透支借貸,其實際年利率差異十分懸殊,當中以現金透支的財務費用實際年利率普遍較高,由5.9%至最高47.97%不等。

是次調查向21間發卡機構查詢有關信用卡貸款服務的資料,除2間發卡機構未有回覆外,共收集了69個貸款計劃資料,包括30個商戶分期/簽帳分期/結單分期計劃、19個現金套現分期計劃,及20個現金透支計劃,以比較各類借貸服務的條件,包括實際年利率、貸款限額、利息、手續費、行政費,以至提早或逾期還款的費用等。

分期計劃間實際年利率懸殊

不同分期計劃之間的實際年利率可以相距很大,若以套現分期計劃借貸,其實際年利率可比簽帳/結單分期高出許多。以總簽帳/月結單結欠金額為$1萬元為例,並以12個月分期還款,各簽帳分期及/或結單分期計劃的實際年利率介乎0.35%至25.39%;然而,若套現$1萬元,分12個月還款,各套現分期計劃的實際年利率則介乎1%至44.45%。

此外,9個簽帳分期或套現分期計劃會因應分期的金額,而收取不同的利息及/或手續費,6個計劃就較高貸款金額收取較低利息及/或手續費。例如向其中1間發卡機構套現$15萬元以下、$15萬元至$30萬元,以及套現$30萬元以上,每月最低手續費分別為0.23%、0.15%、0.13%;儘管借貸金額越高,手續費下降,但要支付的利息金額也更大。

免息還款期受條款約束

19間發卡機構中,有4間沒有提供免息還款期,其餘15間都會就簽帳交易提供介乎53日至87日的最長免息還款期。不過,免息還款期不一定適用於現金透支,只有5間發卡機構會為現金透支分別提供55日或56日的免息還款期,其餘計劃的利息將由透支當日起按日計算,直至持卡人全數清還透支總金額。

若屬簽帳的免息及免手續費分期計劃,或需符合特定貸款條件。例如在69個計劃中,只有6個商戶分期計劃及1個簽帳分期計劃同時免息及免手續費,但該免息免手續費的簽帳分期計劃,只適用於海外進行的外幣零售簽帳,或於本地進行有關海外旅遊的零售簽帳,並只提供6個月分期付款。

逾期還款及提早償款均涉額外費用

持卡人須準時清繳結單總結欠,否則會招致財務費用,而以現金透支的財務費用實際年利率普遍較高。以現金透支為例子,其利息多由透支當日起按日計算,以$100,000透支貸款額,月息2.62%,手續費為透支金額的3.5%,即使持卡人於透支後首個到期繳款日繳清月結單所有結欠共$106,120,但結單日與到期繳款日往往相距一段時間,故持卡人於下期月結單,仍會被收取由結單日至繳付結欠當日的利息,即需再繳付$2,620的利息,才正式繳清欠款。

若持卡人在月結單所列的「到期繳款日」或之前未能繳付「最低還款額」,除財務費用外,亦會同時被收取逾期費用。簽帳/結單分期計劃的逾期費用實際年利率介乎10.21%至44.25%,發卡機構普遍以最低還款額為計算準則,另設上限介乎$230至$350,只有2個計劃不設逾期費用。

若持卡人選擇較長的還款期,借貸成本自然會越高。舉例簽帳/套現分期$100,000,以6個月分期還款,實際年利率為5.46%,總利息及費用為$1,560;以24個月分期還款,實際年利率為6.04%,總利息及費用為$6,248;若持卡人每月只能準時繳付最低還款額,雖然可避免逾期費用,但實際年利率高達33.22%,需長逾39年才可還清相關貸款,而且總利息及費用($247,364)更可高達總貸款金額的2.47倍。

若以信用卡作簽帳/結單分期,或套現分期後希望提早償還貸款,普遍計劃會收取手續費,若以定額計算,費用可由$150至$500不等,亦有計劃會以原貸款金額的若干百分比,或餘下還款期的手續費作計算準則。

貸款成本或包括手續費及行政費

消委會提醒,貸款成本除牽涉利息外,亦可包括相關貸款的手續費及行政費,以至逾期或提早還款所涉及的費用。即使部分計劃標榜「免息」或「免手續費」亦可能會附帶不同的條件/限制,例如設有最低交易金額及可供選擇的還款期較少等。

消委會強調,信用卡借貸看似方便,但涉及的利息可以很高,消費者切忌貪圖一時便捷,或純粹因為「免息、免手續費」等招徠便草率簽帳、套現或作現金透支,若未能準時還款,最終要承擔大額利息和逾期費用,招至本息不斷疊加,令債務越滾越大。
 

最新影片推介:

一文看清「港版健康碼」登記注意事項:https://bit.ly/31pGndZ

HKET APP健康台更多都市疾病影片:https://bit.ly/3cNFwr7

實時追蹤香港新冠肺炎確診者住所/出現地點,立即下載經濟日報App:https://bit.ly/2JdOaiS

記者:黃穎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