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劇宗師】羅家英醉心粵劇60年求創新 因一齣戲與汪明荃情定梨園

娛樂

發布時間: 2021/12/15 15:09

最後更新: 2021/12/19 15:56

分享:

分享:

羅家英流著梨園家族的血,他說入戲行純粹是子承父業,現在他悉心栽培後學,也為梨園傳承盡力。

75歲羅家英,本名羅行堂,梨園界人稱行哥,大眾親暱喚作家英哥。後生一輩認識家英哥,多來自他演出的電影《國產凌凌漆》、《女人四十》,事實上他在粵劇的藝術造詣、對行業致力薪火傳承,行哥的金漆招牌,人所稱頌。

羅家英出身粵劇世家,四伯父羅家樹、父親羅家權及堂兄羅家寶皆是戲行中流砥柱,流著梨園家族的血,他說純粹是子承父業:「父親在廣州成名,幾等於香港的梁醒波,極受歡迎。是爸爸為我揀做大戲這條路,是被迫也是自願。適不適合入行我無深究,不過我是沒有甚麼主意的人,父親要我做戲我就做。」

他的功架啟蒙自叔父、父親,也跟隨幾個好師父。「學戲早期是辛苦的,因要開筋骨、練腿、落腰、練臂力和紮馬,開一字馬要平至與床板睇齊,逐吋逐吋落都花上一個月;落腰要至手觸及腳底,這些基本功要花上幾年時間。」

6歲時在堅尼地道天台練習一字馬。(被訪者提供)

父親教誨:「讓觀眾知道你有料」

日復日在練功、操曲中度過,17歲的羅家英,在啟德遊樂場首踏台板當文武生,與當丑生的父親同台。合同簽上一個月,每晚不同劇目,一到星期日,日、夜場的戲更不能重複。

家英回憶說:「演《斬龍遇仙》、《明皇愛貴妃》、《魚腸劍》、《黃飛虎反五關》等舊戲,每齣戲於我而言皆是新戲,全部要重新學習。幸早些時間我做過神功戲,也做過爆肚戲,那時容許爆肚,大家都知記唔晒曲,記頭記尾中間按照劇情爆一些曲詞下去,口白也加加減減,湊合到意思,交到上句下句便成。」

最新影片:

他形容在台上要「擒七打八」,腦筋要靈活兼懂執生。當然演出時難免錯漏,父親演後會提點他的不善、教走台位、食住鑼鼓做手,他一一牢記。「父親還提點,耍花槍要有幾多功架便盡力去耍,等觀眾注意你,知道你有料!」

創新兼收並蓄

因藉走埠演出,羅家英足迹遍及世界各地。他曾與「三王一霸」(丑生王梁醒波、武生王靚次伯、花旦王李寶瑩、一霸是他文武王霸)組成「大群英劇團」到星馬登台,連續演出90日,賣個滿堂紅。

粵劇是傳統國粹,羅家英卻力求創新,八十年代香港藝術中心合作舉辦中國戲曲晚會,他與李寶瑩觀摩了潮州花旦蕭南英擔綱的《八寶公主》,覺得可以轉為廣東戲,他倆學了這套戲後,構思出另一新戲《追魚》,加入了潮州劇元素在其中,並與中樂團合作。

喜歡創新的家英說:「我愛把新意念、新元素加入粵劇中,那時後生,夠膽可以創新,容許我們出錯。愛創新是因為粵劇大多過於重複,橋段差不多都是英雄及愛情,表現手法守舊。我見潮州劇追逐一場戲,廣東戲未見過,我學了人家所長,豐富了廣東戲表演格式,觀眾覺得好睇,大受觀迎。」

父親羅家權對羅家英影響至深,他19歲時與父親合照。(被訪者提供)

自編新劇  著重角色立體

羅家英入戲行逾一個甲子,演而優則編,《英雄叛國》、《李廣王》、《萬世流芳張玉喬》、《戰宛城》、《德齡與慈禧》及《修羅殿》皆出自羅家英的手筆,又演又編的因由,是他有感粵劇好的編劇難求,也難跳出固有傳統框框,平日博覽群書的羅家英,愛看莎士比亞名著、大量電影尤愛黑澤明,將他們的戲劇改編成粵劇。

「唱曲埕埕塔塔花花月月,只有唱詞是沒有畫面的;寫戲則不同,每一場戲都可以有眾多表達方式,如何演繹得好,要靠編劇經驗和安排,做出來才有血有肉。莎士比亞的劇作,人物的塑造是立體的,我編劇時也會在這方面着墨更多。」惟要他比量,他還是喜歡演出多一點。

點擊圖片放大
+4
+3

大老倌崇拜的大老倌

大老倌也有崇拜的粵劇偶像,小時候羅家英常看白玉堂,對他影響深遠:「他是中國粵劇四大生角、四大流派「薛馬桂白」(薛覺先、馬師曾、桂名揚、白玉堂)之一,表演、做手、唱腔自成一格,他做戲極之傳神、認真,雖屬小生行當,但文、武、唱、做、打皆曉皆精,尤其是其袍甲戲最好嘢!」

家英到今仍佩服地形容:「那種滋油淡定,演繹人物的味道和深度,從無形做到有形,叫人嘆服。」

他坦言,他做戲都有少許白玉堂的影子。「但不能把他的全部學足,一定死!只能學他的神,不能學其形,他的身段是舊式粵劇,到現在新式粵劇表演法就不是這種了,他的台步也是學不到的,惟獨是他才行得好看。」

點擊圖片放大
+5
+4

傳承才能延續

羅家英致力傳承、指導後學原來有原因。1970年他到馬來西亞做戲,除粵劇外,也看了不同劇種,如福建戲、海南戲、潮州戲、京戲,他們不教學生,來來去去也是那幾個演員,缺少的角色就找行外人拉雜成軍。

「扮相唔得、台步唔得,做手關目都唔得,我心感不妙暗忖:粵劇遲早變成一樣,老倌離世無人接替,就無以為繼。我打個譬如,如全世界男人都做絕育手術,無下一代如何繼承?點樣『生仔』(培育粵劇新血),我咪去教囉!」家英哥語重心長地說。

這事一直埋藏他的心坎一隅,至1973年與花旦李寶瑩合作後,翌年有個契機,她有同學在聖心書院做校長,學生想學大戲,於是問李寶瑩可有興趣每周上一堂課外粵劇興趣班,羅家英極力贊成,從此開展了教學之路。

他坦率地說:「當時教學生都是退休老倌,志在搵食糊口,像我們還在演出、已成名的老倌教學生是沒有的,因為我們做戲休息的時間也少之又少,怎會騰出時間來教學生?年青人接觸到粵劇好看、做手唱詞新鮮,想學戲的愈來愈多。」

羅家英現有5位徒弟,他既師承叔父及父親,膝下猶虛可有遺憾?「有時想,有自己子女由他們繼承也是好事,可惜我無仔女吖。有的話,一定教他們大戲。」

《穆桂英大破洪州》是羅家英、汪明荃定情之作。(被訪者提供)

與阿姐的情緣 ‧ 大戲緣

1987年,汪明荃(阿姐)邀請羅家英教她做大戲,有一次他倆往洽商租用利舞台的檔期,在的士上阿姐問他有甚麼戲合她演?「當時想破腦也不知有哪套粵劇她啱做,突然我腦中叮一聲想到《穆桂英大破洪州》這京劇,想到她曾演出電視劇《楊門女將》,對角色穆桂英熟悉而敲定落實。」兩人更親自上深圳觀看《穆桂英大破洪州》這套戲,對故事有個大概,再交由葉紹德重編,增潤改動了部分劇情。

整整一年羅家英索性連戲都不做,陪她練功。「她本身有舞蹈底子也懂演戲,曾與新馬仔、林家聲合唱粵曲,有一定熟習。只是在武打上要多練,她是聰明人,很易上手掌握。」

作為拍擋,羅家英這樣評價:「阿姐是一個極認真、要求高的演員,不過進步得慢,可以做得更好。可能是她認為練習概念這樣才是好,與我們向來從基本功累積下來的不同,她一直做電視都是『即食麵形式』,做一套戲就按這套戲來排便是。粵劇不是只為這場戲而做,而是要為所有的戲做準備。」

兩人亦因為《穆》劇互生情愫,演罷成為戀人,2009年開花結果成佳偶。「都好得意啊,也是天意。她是一個電影電視、時代尖端的人,也強調名牌和背景,我是一個守舊做粵劇的人,突然間對我有愛情出現,是很奇怪的事。」不奇怪,世間情動,不過盛夏白瓷梅子湯,碎冰碰壁鐺啷響,時間到了自然會發生。

家英哥與阿姐於2009年結婚,至今已12年。這張取自阿姐fb的圖。片,上有阿姐獨有的手繪#hashtag。

《英雄叛國》及《天仙配》載譽重演

由羅家英、汪明荃領導的福陞粵劇團,將於本月公演共11場《英雄叛國》及《天仙配》

《英雄叛國》演出日期:12月21至23日  7:30pm

《天仙配》演出日期:12月26日 7pm

場地:西九文化區戲曲中心大劇院

門票:$680、$480、$280

網上購票

記者:周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