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學習】教大調查揭小學教師疫下每月聯絡家長逾百次 8成學生及家長對網課感困難

社會

發布時間: 2021/12/15 18:26

最後更新: 2021/12/15 18:37

分享:

分享:

教大教育政策與領導學系系主任白達仁(左)及助理教授李子樂(右)。(教大提供圖片)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近2年,香港教育大學今日(15日)發布調查指,追交及批改功課,成為疫下復課後的教師主要壓力來源,逾半教師每月聯絡家長4次,若以一班30名學生計算,即班主任需每月聯絡家長逾百次,才能與家長保持緊密聯繫;約8成小學生及家長均仍然對網課感困難,其中家長最大困難是協助子女溫習及監督子女紀律等。

教大政策與領導學系於2至11月分兩階段進行調查,先初步了解141間官立及資助小學推行網課的情況,再從中選出8間學校,以問卷訪問2,630人,包括8名小學校長、150名教師、855名初小生、850名高小生及775名家長,並與139人進行深入訪談。

調查發現,教師在不同時間的工作壓力來源,在疫情前後出現明顯變化,疫情前主要壓力是行政工作(68.7%),但疫情期間「追交及批改功課」取代成為最大壓力來源,由疫情前佔62%,疫情期間急升至85.3%,直至復課期間仍維持82.7%高位,疫情期間行政工作壓力則大幅下降。

逾5成教師在停課期間以電話、面見或視像會議方式與家長聯絡,每月平均增至4次或以上;若以一班30名學生計算,即班主任需每月聯絡家長過百次,才能保持與家長的緊密聯繫;而在復課期間,教師聯絡家長次數仍比疫情前多,仍有3成教師維持每月聯絡4次。

此外,81.1%高小學生在網上學習遇到困難,涉及難以專注(36.2%)、跟不上課堂進度(33.8%)及小息時間不足(28.4%)等,僅18.9%稱「沒有任何困難」。約8成家長在支援子女網課亦感到有壓力,主要來自協助溫習、兼顧個人工作和支援學習,以及協助解決技術問題等,其中有領書津家庭壓力比非津貼家庭較大。

教大教育政策與領導學系助理教授李子樂表示,不少受訪家長反映停課期間支援子女學習困難,更多的是涉及在「線下」發生的事情,反映了「教育不平等」現象,建議當局增撥津貼,給予學校更大彈性因應校情、策略性地運用資源,如增聘人手、提升電子資源與技術、支援低收入家庭學生、調適課程與教學策略,以及加強家校支援網絡等。

最新影片:    【湊得輕鬆啲】殮葬流產胎兒撫慰父母喪子之痛 殯儀社企創辦人︰別讓BB成醫療廢物

一文看清「港版健康碼」登記注意事項:https://bit.ly/31pGndZ

實時追蹤香港新冠肺炎確診者住所/出現地點,立即下載經濟日報App:https://bit.ly/2JdOaiS

記者:馮琪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