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創科】浸大研中藥治便秘及結腸炎 盼取代常用瀉藥治病

社會

發布時間: 2021/12/22 16:57

最後更新: 2021/12/22 16:59

分享:

分享:

浸大中藥創新研發中心實驗室。(陳靜儀攝)

浸大設於科學園的「中藥創新研發中心」正研究2款中藥,以代替西藥治療便秘和潰瘍性結腸炎。中心總裁卞兆祥指,2種疾病現有治療方法有改善空間,如藥效有限和容易復發,中心正研究的2種中藥,有望為患者提供更有效舒適的治療。然而,有關藥物料仍需10年研究。

點擊圖片放大
+5
+4

2種正研發的藥物分別為CDD-2101和CDD-2103,前者屬古方,內含火麻仁等6種藥材,用以治療便秘;後者屬於較近期新研發的藥方,內含黨參等9種藥材,用以治療潰瘍性結腸炎。

浸大研究CDD-2101已有17年,惟過去主要以藥理研究為主,現時則以獲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認可,成為常規藥物為目標。

卞兆祥解釋,現時治療便秘最有效的藥物是番瀉葉苷提取物製成的瀉藥,惟據過去臨床實驗,該瀉藥在停藥後,治療效果就會劇減。而CDD-2101不只藥效與番瀉葉苷相若,藥效更可在停藥後維持最少八星期。

至於CDD-2103則用以治療潰瘍性結腸炎,有止血消炎的功效。卞兆祥指,現時治療潰瘍性結腸炎主要靠生物製劑或化學藥物,惟較易出現復發情況,令患者病情反覆。

卞兆祥指,CDD-2103有望為患者提供副作用更小、更穩定的藥物,減輕對患者的影響。

最新影片推介:

一文看清「港版健康碼」登記注意事項:https://bit.ly/31pGndZ

HKET APP健康台更多都市疾病影片:https://bit.ly/3cNFwr7

實時追蹤香港新冠肺炎確診者住所/出現地點,立即下載經濟日報App:https://bit.ly/2JdOaiS

記者:陳梓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