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善健談】驚恐與焦慮

特約

發布時間: 2022/01/14 00:00

分享:

分享:

近日香港疫情再現,難免讓人產生焦慮情緒。事實上,焦慮是人類自然的一種身心反應。適量的焦慮具有一定的功能性,能讓我們腦部更集中,把全副的思維都放在眼前令你焦慮的事物上,從而更有效、更決斷地找出合適的對策。

阿成正是與焦慮相處得如魚得水的成功例子,他任職於一間國際投資公司,每日面對數百數千萬的投資,每當市場波動時,他總會出現心跳加快、呼吸急速等反應,但他每次都能妥善處理這些情緒,甚至把焦慮化為動力,在工作上再衝刺。

個多月前,阿成的父親因急性中風而離世。他突然醒覺人生無常,時間不留人,後悔以往過於專注工作,幾乎沒花時間關心父母,父親突然離世,自己卻愛莫能助,內疚與壓力油然而生。根據以往的經驗,阿成只要做點運動,出一身汗,再在家中來杯凍飲,壓力便會隨之消失。這次,他帶著滿腦子的不安與焦慮,如常地進入健身室,就在跑步機上加速期間,突然感到一種莫名的緊張,強烈的焦慮感無故出現,最後他更覺得呼吸困難、天旋地轉,在差點要昏迷之際,他被送進了急症室。

一輪檢查後,阿成的身體並無異樣。他未有在意,直至某日,他在發表演說的前一刻,疑因環境翳焗,他又再次病發,感到非常暈眩,像快要中風似的,他感覺只是要再待在會議室,那怕多一秒,都會令他窒息。阿成最後選擇逃離辦公室,狀態亦隨之回復舒暢。

根據診斷,阿成的情況是驚恐症(Panic Disorder)發作,驚恐症屬焦慮症的一種。恐慌突襲(Panic attack)會無緣故地出現,在短短的幾分鐘內,令人出現頭暈、心跳加快、呼吸急速、難以呼吸等的病徵。幸好阿成的朋友曾經出現類似的病況,明白求助是解決之道,如若情況持續下去,他或會因擔心再次病發而避開人多或是曾發病的地方,最極端的個案更會因而足不出戶。

在香港,大概每十五至二十人便有一人會患上驚恐症,治療此症主要分為藥物及心理治療,調節腦部血清素的藥物療程約為四至六個月,除了有效地控制徵狀,更可預防復發。而認知行為治療,主要是處理患者心中的憂慮、懼怕甚或「災難性」的思維模式。

撰文: 麥棨諾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