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專訪】育兒不為傳宗接代也不為防老 將循校長:父母初衷是希望孩子快樂生活

升學教育

發布時間: 2022/01/12 10:02

最後更新: 2022/01/13 18:37

分享:

分享:

林德育校長指,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屬品,要懂得放手。

很多人說這是最壞的時代,因為疫情,不只生離還有死別,各行各業都在掙扎求存。將軍澳循道衛理小學的林德育校長亦認同,但他相信危中必有機,他因為停課在離開工作7年的學校時,無法面對面與學生家長好好說再見,到將循履新時也經歷了最冷清的開學日,他選擇安然面對。

2020年9月,林德育校長調任到將軍澳循道衛理小學,當時開學不久即宣布分階段復課,連串的準備工作馬不停蹄。「那種情況根本不容我有時間、空間去適應、了解學校,但我同時又要做很多決定,這一點是很大的挑戰和壓力。很幸運的是,3位副校長以及所有老師團隊都很專業又配合,令我們一次一次將危機化解,順利推展所有方案。」林校長笑着再次強調:

我常說最壞的情況同時也是最好的情況,因為通過困難、磨練,才能變得更加頑強,令人蛻變成長。我們要以身作則,讓學生看見,無論環境多困難也好,我們都要想辦法去克服,只要不怕捱下去,總有方法可以解決。

困難、逆境,人人避之則吉,林校長卻有種甘之如飴的坦然。他笑言自己的成長經歷或許也有影響,12歲時他從內地移居香港,語言不通以致學業成績欠佳,英文成績更是慘不忍睹。「原本我在內地讀中一,來港後降級讀小四。」

最新影片推介:

不諳英語不識繁體字

不懂繁體字,26個英文字母都未學過的他,幸得老師付出額外時間,為他補習。

我小學時讀下午校,老師堅持每天早上為我補習英文,之後帶我吃午餐,再一起回校上課。

林校長小時候居住的木屋區龍蛇混雜,出入口滿布吸毒針筒,更曾目睹黑社會打鬥,如此複雜的成長環境,若沒有老師在旁關心、支持,或許早已誤入歧途。結果他亦不負老師所望,成功升讀著名中學英華書院。

「但很快我就面對第二個挫敗,會考時我獲26、27分,無法原校升讀預科。」轉至另一間學校升學後,校長每天放學便到圖書館溫習至晚上8點才回家,然後馬上睡覺,直至晚上11點全家人都睡着,他才靜靜起床,趁着夜深人靜,獨個溫習至凌晨。

然而這樣的作息終讓身體吃不消,更因此令他患上肺癆。本來治療後已康復,卻又因再次埋頭苦讀而復發,甚至令病情一度嚴重到咳血,須入院治療,幸好最後努力沒有白費,成功考進大學。

當時已決定投身教育做老師,本來一心以為大學畢業後做老師應該不難,沒想到一畢業就遇上金融風暴,寄了近百封求職信都沒有消息。

有危機就要想辦法,找不到教職的他後來找到一份在老人院的文職,職位是Welfare Worker,幫老人家申請證件,或帶領他們進行小組活動等,他做了一年。他沒有感到灰心,翌年再寄履歷,總共40多封。

只有一間約我面試,那一間就請了我。當時我還直接問校長為甚麼請我,他說因為我是內地人,而且在大學時讀過好幾個普通話的課程。他們想我在學校教普通話、帶普通話的活動,所以請了我。

林校長笑指自己在大學時,只是「順便」報讀了好幾個普通話課程。「因為我已經都懂,輕而易舉就完成,沒想到就因此而獲得我第一個教職,順利踏上教書生涯。」

養兒不為防老 只望孩子健康快樂

育有兩個兒子的林德育校長,直言小朋友年幼時較多面對女性照顧、教導者。「例如媽媽的照顧、幼稚園老師等,大部分都是女性,所以爸爸的角色很重要。」現在兩個兒子漸漸長大,均已升讀中學,他欣慰父子3人的相處仍然像好朋友般,只是青春期的孩子難免會有點害羞。

「有次我送大仔回校參加活動,爭取在車上和他聊天,沒想到只是到了學校附近,他就截停我說:『到這裏就好,我在這裏下車就可以了。』」就像一般的父母,林校長不禁問兒子:「我很失禮你嗎?」兒子馬上否認,說只是「有點尷尬」。「小時候他們喜歡你陪,現在大了,反而不好意思讓你陪了。」面對學生時親切活潑的校長,說起家中孩子,滿臉慈愛。

點擊圖片放大
+5
+4

聊起教養孩子,林校長特意分享一段他深有感受的說話。

我也曾經反思,做父母,或說養育孩子,為的是甚麼?是傳宗接代?是養兒防老?其實都不是,父母的初衷都是希望孩子能夠健康又快樂地長大、生活。

他續道:「但怎樣的健康和快樂呢?是不是甚麼都為他們提供,甚麼都隨手可得,就是最快樂呢?我不認為是。」

為人父母,貴在給予支持,同時亦不忘給予空間和尊重。「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屬,我們要懂得放手,他們才能更好地成長,做一個能夠對自己負責的人。當他們可以為自己負責,感到滿足,那就是真正的快樂。」

記者:王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