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道年獎】6位不同界別人士獲人道年獎 包括3位醫生及一位法醫人類學家

社會

發布時間: 2022/01/15 18:26

最後更新: 2022/01/15 18:30

分享:

分享:

陳詩瓏醫生於2014年加入無國界醫生。

「香港人道年獎2021」今日(15日)公布得獎名單,6位來自不同界別的香港人道年獎得獎者及2位香港人道新力量得獎者,透過實際行動體現人道精神。受疫情影響,頒獎禮首次以網上轉播形式進行。今年的得獎者當中包括3位醫生,以及本港法唯一一位女性法醫人類學家。

香港人道年獎2021得獎者

  • 陳詩瓏醫生-於2014年加入無國界醫生,她深信每個人都應該享有平等機會接受醫療服務,多次遠赴受戰亂影響地區,為有需要人士提供救援。她看到當地人民雖然受到戰火洗禮,但仍然堅強地面對生活,令她更有勇氣和動力持續參與人道救援工作。她相信,即使未能醫治好每位傷者,至少要讓他們感受到生命曾經被重視過。
  • 洪磯正醫生-急症科醫生,亦是香港紅十字會境外志願人道工作義工,曾多次到災區參與救援。他認為青年應多接觸境外公共衞生議題及備災知識,2011年起積極投入有關備災和公共衞生的研究和教育工作,不時帶領醫科學生到境外偏遠或貧窮地區,了解備災的需要及重要性,冀盼減低災害對區內的影響。
  • 李衍蒨女士-法醫人類學家,是香港極少數人、甚至是唯一一位女性從事這項工作。她本著讓骨頭說話,尋回亡者的尊嚴,多次出訪到戰亂或天災的地區,協助處理在亂葬崗、萬人塚中尋找無人認領的骸骨。當中亦曾面對不少困難和壓力令工作受阻,最終透過她的專業知識和努力,事件迎刃而解。
  • 梁國成先生-他是一位體育老師,亦是「希望種子籃球亞洲」創辦人,深信「知識改變命運;運動重燃希望」。他希望讓缺乏資源的兒童,建立正面人生觀,發展潛能,回饋社會。其機構為兒童院舍和基層青少年提供義教籃球、探訪、物資配對和就業轉介等服務,多年來服務人次已接近四萬。
  •  謝美兒博士-「小 BB 安息關注組」創辦人,曾經歷流產使她更關注流產胎埋置問題。她多年來致力向政府爭取撥地給流產胎下葬或撒骨灰,倡議改善流產胎安置和火化等事宜。她同時希望藉以妥善安葬流產胎,減低流產婦女患上情緒病比率,幫助這些父母走出陰霾,忘記傷痛,圓滿心願。
  •  任卓昇醫生-作為眼科醫生,他認為每人都應享有看得見世界的基本權利,不應該受到社會地位、家庭環境或種族等因素所影響。他發起的計劃至今七年,為6至8歲的基層家庭兒童,提供免費和全面的眼科檢查,避免基層家庭父母因缺乏資源,而錯過了為子女治療眼疾的黃金期,現已服務超過三萬個基層家庭。

 

點擊圖片放大
+6
+5

香港人道新力量2021得獎者

  •  陳偉文先生-「同行鳥」創辦人,旨在鼓勵情緒病患者走出黑暗。他年幼時患上腦癌,導致右耳失聰、右眼視力不良,亦影響了語言和面部發展,但無阻他為精神或情緒病患者提供適切的援助,並推動社會各界關注精神健康。他期望能舉辦更多分享會,加強精神或情緒病患者之間的聯繫和支援,亦可以讓他們面對面與其他人進行交流。
  •  何惠傑先生—香港紅十字會制服團隊義務領袖,亦是「傑出紅十字青年會員」。作為註冊社工,他工餘時不忘參與前線人道服務,積極投入青年發展工作。2010年,創立「東青」青年小組,鼓勵青年人突破舊有的框框去認識和體驗人道精神,曾帶領青年走遍全港進行「48小時」露宿生活,啟發青年多角度思考弱勢社群的需要。

香港紅十字會副主席曾韻雯讚揚各得獎人無私付出,為人道工作出一分力,又感謝8位得獎人抱著在乎身邊每個人的精神,在城市中的不同角落、為被遺忘的一群伸出援手,讓身處黑暗中的人帶來希望。她又期望得獎人的故事能感染更多人參與人道工作,只要每人都願意多行一步,人道工作就會不斷向前發展。

至於香港人道新力量2021,此獎項旨為嘉許年輕人對人道工作的付出及貢獻,被提名者須為35歲或以下,且持續積極地參與人道救助工作並有所貢獻。

一文看清強制檢測方法及途徑:https://bit.ly/3GaxDIb

HKET APP健康台更多都市疾病影片:https://bit.ly/3cNFwr7

HKET App已全面升級,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健康、娛樂、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Video。
立即下載:https://bit.ly/34FTtW9

責任編輯:伍瑋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