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袁國勇教輕症患者多喝水食必理痛 拆解布洛芬VS撲熱息痛成分區別

醫生診症室

發布時間: 2022/02/11 11:17

最後更新: 2022/02/11 16:51

分享:

分享:

拆解布洛芬VS撲熱息痛成分區別。

本地疫情嚴峻,消息指今日(2月11日)新增約1325宗確診,另有約800宗初步陽性,再創疫情新高,而累計已至少數百名確診者仍未送院,正留家隔離。日前政府專家顧問袁國勇認為,輕症患者可留家休息,要多喝水、吃必理痛。究竟撲熱息痛或布洛芬成分有何分別?兩種藥物又有何副作用?布洛芬是否會令新冠肺炎病情惡化?以下逐一解構。

最新影片:

日前袁國勇表示,如輕症患者可留家休息,要多喝水、吃必理痛,可能幾天後已無大礙,之後於家中隔離5至7天,到抗原測試變成陰性,便可以重返社區。他質疑病情不嚴重的患者,現階段入院的意義不大。

袁國勇指,可由護士向無大礙的患者,派發樣本瓶及小冊子,告知何種情況下需要到急症室,甚麼情況下留家便可:

喺屋企飲多啲水啊、食吓必理痛,咁幾日後你可能已經無咩事,你喺屋企隔離多5至7日,到抗原測試已經陰性,咪可以出黎囉

他又認為,若患者病情根本不嚴重或沒有需要,在現階段收入院並沒有意思。他同時建議,若染疫者與家人同住,應盡量在房間進食,出房外必須佩戴2個口罩,並盡量最後才使用廁所洗澡,使用過的地方均用消毒劑清潔,以及打開所有非向天井的窗。

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會長崔俊明建議,沒有病徵的患者在家等候期間,仍然要多喝水和休息,有輕微病徵則可服用舒緩頭痛和發燒等的藥物,但服藥後病徵減退,並不代表能消滅病毒,患者仍要按當局指示安排入院或家居隔離:

我們參考外國的經驗,患者若徵狀輕微,醫生一般讓患者自行在家服用舒緩性藥物。

他績指,若將來輕症或無症狀患者需要居家治療,當局一定要提供清晰指引,患者在甚麼情況下需要入院,他舉例若持續發高燒48小時、呼吸困難、心跳加速和氣喘等。

世衞:未有證據證明布洛芬會令病毒惡化

法國衞生部部長早前含有布洛芬(Ibuprofen)成份的止痛藥,會令新冠肺炎患者病情惡化,但世衞又指目前未有證據證明布洛芬會令病毒惡化。根據衞生署藥物辦公室資料顯示,常用於消炎止痛的藥物大致可分為兩類,分別是用於止痛退燒撲熱息痛(Paracetamol)及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 (NSAID=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後者常見藥物常用的藥物有「布洛芬」(Ibuprofen)、吲哚美辛 (Indomethacin) 及萘普生 (Naproxen) 等。

市面上不少藥物都有撲熱息痛或布洛芬成分,但當中的區別及副作用,又知道多少。

撲熱息痛

主要適用於普通痛症,包括頭痛、肌肉痛、骨關節疼痛等,並具有退燒功效,但沒有消炎功效,藥效相對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會較弱。

撲熱息痛亦會較少引起胃部不適,而經由肝臟代謝,正常劑量下不會傷肝腎,但服用期間應避免飲酒,以免增加肝臟負擔,長期或過量服食則會損害肝臟。

現時成年人每天最多可攝取4,000mg的劑量,以每粒500mg計算,每天最多服食8粒。

布洛芬等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

具消炎、止痛的功效,亦能退燒,常被使用於受傷引起的肌肉發炎、退化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痛風、坐骨神經痛等症狀上。常用的藥物有布洛芬(Ibuprofen)、吲哚美辛 (Indomethacin) 及萘普生 (Naproxen) 等。

副作用方面,有機會引致腸胃不適、出血,甚至胃潰瘍等。患者須經醫生處方才可服藥,而服藥時應於飯後或與「制酸劑」胃藥一同服用。

懷孕期或哺乳期之婦女及消化性潰瘍患者,忌服此類藥物。服藥後若發覺大便稀爛及呈黑色,或有嚴重頭痛、肚瀉、眼部浮腫,或皮膚出現紅疹等副作用,應立即找醫生檢查。

未有證據顯示布洛芬令新冠病毒惡化

對於含有布洛芬(Ibuprofen)成份的止痛藥,會令新冠肺炎患者病情惡化的說法,世界衛生組織發言人表示,已注意到使用消炎止痛藥物(例如布洛芬),來治療發燒的新冠肺炎患者時引起的憂慮。惟目前未有公開的科學證據證明布洛芬會令病毒惡化。

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也指,目前仍未有含「布洛芬」的非類固醇消炎藥物會令新冠肺炎惡化的科學證據。不過,根據英國《The Independent》報道,英國國民保健署(NHS)表示,目前未有足夠證據顯示布洛芬會導致新冠肺炎病情惡化;也無確鑿證據顯示,服用布洛芬藥物會對其他呼吸道疾病帶來危害。不過,在有更多證據前,NHS建議最好服用含撲熱息痛的藥物。任何有需要長期服藥人士,停藥前最好先諮詢家庭醫生。

接種新冠疫苗後有機會出現手臂酸痛腫脹、頭痛、發燒等副作用,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會長崔俊明指出,接種新冠疫苗後同樣可服用撲熱息痛或布洛芬舒緩發燒等不適,詳見【下一頁】

責任編輯:羅嘉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