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科學家】從愛拆電器到研發新冠快速測試 港產科學家目標:人人可自測是否患癌

健康資訊

發布時間: 2022/02/17 21:14

最後更新: 2022/02/18 10:51

分享:

分享:

港產科學家招彥燾最大心願是,人人可自測有否患癌,能盡早發現。

「希望大家有朝一日,可以像檢測新冠肺炎般,測試自己有沒有患癌。」現年38歲的香港中文大學生物醫學學院客座副教授招彥燾自小學就愛拆開電器研究,起初他想藉發明品幫助人,但聽聞醫生救人的故事後,就更想醫治他人,拯救生命。

他赴美修讀生物醫學工程並攻讀博士,創立生物科技公司,成為快速測試技術的專家。他成功以此技術驗出毒品、蛀牙等,甚至驗出新冠病毒。令大眾可自測是否患癌,是他目前最大心願。

最新影片推介:

自小對科學理論感興趣

「喜歡生物、化學、物理這三科,但偏向想發明些甚麼,而非一對一地與病人溝通。」他笑言,小學時已常拆開物件研究,若電器壞了,就會想辦法修理。

中四時,他選讀理科,對科學的興趣愈漸濃厚。為進一步發展科學路,他往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UCSD)升讀大學,入讀該校著名的生物醫學工程系。

在學期間,他經常要用電腦模擬人體不同的狀況,且理論較多,有感與想做的事仍有差距,「我想一手一腳做些事,是能幫助別人的。 」在UCSD畢業後,他於一間快速檢測公司打第一份工,這份工作改變其人生,激發他攻讀博士、決心創業,踏上快速測試研發之路。

招教授希望大眾能早些掌握自己的健康訊息,不必等到發現病徵,才懂得去找醫生,目前他正研究如何提升癌症檢測技術。(黃建輝攝)

大學畢業後首份工作奠定基礎

「該公司開發的產品是透過驗尿而進行的毒品快速測試。倒尿液在杯內,五分鐘後就知道有沒有吸食大麻等毒品。這些產品主要賣給警隊、醫院,更多的是大機構,因要看看面試者是否『乾淨』。但除非在監獄看著對方小便,否則他們會趁在廁所小便時『出貓』。」

為解決採樣這問題,他萌生用唾液作檢測的想法。儘管初出茅蘆,但老闆很願意給機會,見他用心工作,就讓他帶領整個項目。他首次廢寑忘餐地想方法,花了大半年時間,經過數百次失敗,終研發出用唾液版本的毒品快速測試,並獲得相當寶貴的經驗,奠定基礎。

從研發到產品設計、如何生產得夠快夠多夠好,然後向政府申請審批,整個過程我也參與其中,有充足經驗。

點擊圖片放大
+7
+6

在該公司工作兩年半後,他往美國加州洛杉磯分校(UCLA)攻讀博士學位,鑽研如合改善快速測試技術的準確度。同時,他不想此技術只被用來驗孕、驗毒品,入學初期他曾想過用來測試食物安全。及後,他開始研究如何檢測疾病,「若我們身體有甚麼病痛,也只能找醫生,這非最理想的。」

打工的經歷,亦令他決心創立生物科技公司。他認為一件能幫助人的產品是不必很花巧的,正如快速測試產品。「很簡單的東西才夠便宜夠快夠好,能做很多事幫助別人。真的需要公司這個媒介才有能力做這些事。光在學校做這件事,技術沒突破的話,你也很難去改變這個世界。」

招教授自幼對科學理論感趣,後來入讀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UCSD)生物醫學工程系。(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從驗性病蛀牙到驗新冠肺炎

博士畢業後,他向美國政府申請資金創業,申請了七、八次後成功,遂建立實驗室(R&D lab),做傳染病快速測試的工作。至2015年,他創立相達生物科技公司,並獲美國政府及蓋茲基金會批資金,做三個傳染病測試:唾液瘧疾快速測試及性病、蛀牙的快速測試。

其後,他意識到若要大規模使用,就要通過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那關,但所花費的時間及資金將成為很大的掣肘。於是他改變商業模式,將核心樣本處理技術放在癌症檢測方面,並於2017年把公司總部搬來香港,翌年全家回港。

點擊圖片放大
+3
+2

研究癌症檢測期間,新冠肺炎疫情大爆發。以快速測試技術起家的他,獲邀研發核酸測試的試劑。接任務後,他分派團隊一半人用一個月時間研究核酸測試,另一半則研究快速測試,吩咐大家「出命、拼命去做這件事」。

如是者,他們每天在香港R&D留十多小時,由早上九時做到凌晨兩、三時,把當日得出的數據、成果發送至加州的同事,讓對方接力;翌日起來接收結果,然後由香港同事接力。透過兩地同事24小時合作,他們最終花了三星期,於2020年10月製成提取病毒核糖核酸試劑盒。

另一方面,「INDICAID®妥析®快速抗原檢測試劑」亦製成了。他更透露自己產品最大優勢是,能有效率地進行大規模篩查:「撩鼻後把樣本放進那個紫色的測試溶液瓶子裡,可以放半天,不用立即滴在試劑盒。因為我們的保存方法能讓它置於瓶子半天而不受任何影響。在大規模測試下,接受檢測者放下瓶子,負責的人之後可以一次過做十多個測試。」

招教授的團隊成功研發出「INDICAID®妥析®快速抗原檢測試劑」,於疫情期間被廣泛使用。(黃建輝攝)

最大心願:讓大眾及早驗出癌症

完成新冠病毒檢測這項目後,招教授現繼續「打大佬」——研發癌症檢測技術,這亦是教他最滿足的一個項目,因打破了過去30年全世界也使用的金標準。他稱,相比起沿用30年的金標準,採用「液體活檢」(liquid biosy)技術可在血液撈出的癌症相關基因碎片多2至5倍。多年來,癌症檢測服務只能局限於末期患者身上,當腫瘤很大甚至擴散時,血液裡癌症相關基因較多,才較易檢查出來。

若以現時的標準去做的話,對於一個健健康康、沒甚麼徵狀的人,就力有不逮了。若透過我們的技術,就有可能將此事變成一個可能。

「因為相信,所以看見。」這條路雖然漫長,但招教授堅持信念,不怕失敗。

做研發基本上是,每個實驗也是失敗,直到你最後一次。

他希望令大家更健康,能及早掌握自己的健康訊息,不用到重病那刻才發現出事。

這個『大佬』很難打,因為癌症不只一種,有很多種。這個方向,仍有無窮無盡的路要走。當然希望大家有朝一日,可以像檢測新冠肺炎般,測試自己有沒有癌症。若真的有這一天,癌症就不是最大的殺手了,可能會變成糖尿病般的一種慢性疾病,是大家可管理的事。

hket App已全面升級,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健康、娛樂、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Video。立即下載:https://bit.ly/34FTtW9

記者:黃泳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