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中風】余子明患缺血性中風半身不遂 腦科醫生教判斷中風先兆3招減風險

醫生診症室

發布時間: 2022/03/10 17:19

分享:

分享:

余子明患缺血性中風半身不遂,坊間俗稱小中風。

藝人余子明於今年一月份在家中跌倒,此後活動能力大幅減弱,左邊身暫時癱瘓。家人送其入院後經醫生診斷,證實為缺血性中風;住院10日後醫院批准其回家休養。

余子明兒子Elvin接受傳媒訪問表示,爸爸出院初期要坐輪椅、食糊仔、口齒不清,但近日情況已好轉不少。爸爸現階段會願意做運動,配合物理治療及針灸;腳趾已恢復活動能力。同時,爸爸胃口變好,恢復不少精神,尤其是看到自己有份演出的劇集。同時都儘量照顧到自己基本日常,例如刷牙洗臉、進食等。

最新影片:

香港腦科學會委員盛斌醫生教判斷中風先兆3招減風險。(資料圖片)

香港腦科學會委員盛斌醫生指,現時每4至5名中風人士中就有一人曾試過小中風,坊間俗稱的小中風,醫學稱為「短暫性腦缺血發作」,主要病徵包括臉部不對稱、說話含糊不清,肢體活動能力驟降(偏癱)等。而小中風徵狀於24小時內完全康復,快則在病發後1小時內已消失,由於徵狀持續的時間很短,有機會被患者忽略。

四字口訣判斷中風先兆

  • 談(Talk for Speech) : 表達或說話有困難
  • 笑(Smile for Face):面部表情不對稱
  • 用(Use for Arm):一邊手腳無力
  • 兵(SOS for Timely call for help):即時請「救兵」,報警求助

醫生表示,不同病人有不同的徵狀,可以是四個先兆同時出現,或只得一、兩樣;徵狀可漸進式或一次過發生。有些中風由創傷造成,一些患者的結締組織較容易受損,輕微受創也可形成動脈剝離而中風,有醫學文獻記載, 感冒大力咳嗽、劇烈運動、甚至睡歪頸都可能引發動脈剝離中風。

3招減低中風風險

1. 改變生活模式:如定期運動、良好飲食習慣、戒煙、控制體重等。

2. 管理慢性疾病:家族有常見的都市病如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應定期做檢查。及早治療有助減低中風的風險。

3. 堤防心房纖維性顫動:導致中風的高危因素之一。是心律不整的一種,會導致心臟血栓的形成,當血塊離開心臟並流至腦部的血管時,就會引致中風。患者需服用抗凝藥物,有助減低中風機會。

hket App已全面升級,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健康、娛樂、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Video。

立即下載:https://bit.ly/34FTtW9 

責任編輯:羅嘉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