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委會】直播帶貨或加美顏濾鏡致貨不對辦 買家誤墮網上促銷陷阱付款後追討無門

社會

發布時間: 2022/03/15 10:11

最後更新: 2022/03/15 10:14

分享:

分享:

直播帶貨或加美顏濾鏡致貨不對辦,買家誤墮網上促銷陷阱付款後追討無門。(iStock圖片)

疫情下市民都習慣「留家消費」,網購成為新常態。惟有不少網購平台趁機以「直播帶貨」的銷售形式營造熾熱的購買氣氛,令消費者在倉卒下未及瞭解產品詳情便匆匆「落單」購買。更有賣家要求買家將貨款直接存至個人銀行戶口,收款後隨即消聲匿跡。消委會提醒,消費者在網購時必須提高警覺,切勿衝動消費。

「直播帶貨」加美顏濾鏡

消委會指,有投訴人因「直播帶貨」使用濾鏡而購入貨不對辦的首飾。投訴人在購物平台觀看A公司專櫃職員主持直播銷售珠寶首飾,主持多次提及沒有添加效果,以實物拍攝。投訴人看中一枚黃色翡翠吊墜,打折後約5,200元,及另一枚綠色花瓣吊墜,折後售價近3,500元,立即點擊購買並付款。然而事主收貨後發現綠色花瓣吊墜十分輕及細小,而另一枚吊墜鑲嵌的黃色翡翠色澤較直播展示時暗淡。投訴人聯絡購物平台,職員在多番質問下承認直播期間使用了美顏濾鏡。投訴人向A公司投訴後,獲回覆直播出售的為特價貨品,不設退換,事主遂向消委會投訴。 消委會分別聯絡了購物平台及 A 公司,A 公司重申投訴人是經購物平台購 買首飾,而不是直接與 A 公司交易,而職員亦於直播期間清楚說明貨品不設退 換。A 公司其後為維持良好客戶關係同意酌情處理,安排8,700元現金退款。

「貨到付款」購買清倉相機貨不對辦

另一宗個案的投訴人則因貨到付款後貨不對辦而投訴無門。投訴人瀏覽一則銷售德國相機的網上帖文,並按連結轉至銷售網頁。該網頁標榜出售一批近300部德國品牌相機的清倉貨,售價僅498元,投訴人遂選擇貨到付款。數天後速遞員送貨時,投訴人要求先開箱驗貨,惟速遞員拒絕,強調對方簽收付款後便離開。投訴人開箱後發現,該相機沒有任何商標、包裝盒、說明書或保養卡,立即前往 B 速遞公司分店交涉,要求不要將代收貨款交予發貨商,惟職員只答應將貨件退回運貨單上一座工廈的發貨地址。投訴人亦自行按發貨地址查找發貨商,但大廈管理處表示沒有相關發貨商,事主遂向消委會求助。B速遞公司書面回覆消委會,稱資料顯示投訴人之退貨件已送達相關工廈地址,公司不會處理客戶與寄件一方的交易問題,強調貨不對辦與速遞公司無關。消委會曾根據訂購相機網頁內的電郵地址嘗試聯絡,但沒有回音,投訴人亦明白難以再作跟進。

社交平台專頁促銷 買家付款後即專頁即消失

亦有消費者將貨款存入賣家個人賬戶後,賣家隨即消失。投訴人在社交平台看到一則銷售韓國無煙烤爐的帖文,原價988元,現以 「破底價」499元發售,限售 50 部。投訴人即時發送訊息,專頁快速回覆指產 品為行貨,享有一年保養,正當事主考慮之際,專頁再傳訊息,稱只餘最後 5 部,再減100元促銷。投訴人即時答應購買,並按指示使用電子支付轉賬貨款, 專頁回覆安排翌日送貨。但自付款後投訴人再沒有接到任何通知,該專頁不再回覆其訊息,兩日後該專頁更已消失,投訴人遂向消委會求助。投訴人稱當初看到社交平台專頁頭像使用了該廚具品牌名稱,誤以為是官方專頁。由於收取貨款的是個人銀行戶口,沒有任何賣方之具體營商資料,消委會難以調停。

消委會提醒,付款前應先了解收款方是個人或公司戶口。在沒有具體營商資料下,應避免貨款由個人戶口收取或經派遞公司代收貨款,同時應循不同途徑核實網購商背景及營商資料。若網站或專頁只有流動電話號碼或僅以手機訊息聯絡未必可靠。如發現專頁是短期內開設,帖文內容單一,更應格外小心。

《香港經濟日報》TOPick新聞「第三屆全港小學生中文作文大賽」

立即參加:https://bit.ly/3CrwGul

一文看清強制檢測方法及途徑:https://bit.ly/3stkd4p

HKET APP健康台更多都市疾病影片:https://bit.ly/3cNFwr7

hket App已全面升級,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健康、娛樂、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Video。立即下載:https://bit.ly/34FTtW9

記者:黃穎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