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教育】疫下多生離死別宜向兒童陳述事實 家長勿以「去咗旅行瞓咗覺」含糊交代

育兒資訊

發布時間: 2022/04/07 10:00

最後更新: 2022/04/10 11:31

分享:

分享:

疫下多生離死別,教育心理學家建議家長為兒童循序漸進講解生死。

新冠肺炎疫症全球肆虐,有關疫症、病危、焦慮、恐慌,甚至死亡的訊息與畫面,可謂鋪天蓋地。當孩子接觸到有關死亡的資訊與畫面的時候,作為家長的你,會否感到不知所措、不知如何向孩子談到有關死亡的課題?人口持續老化的社會現象,加上世紀疫情的出現,令教育工作者及家長意識到,讓孩子從小正面認識人生四個階段:生、老、病、死,培養孩子的身心健康,實在有必要性。或許也是適當時機,與他們一起經歷生命教育的旅程。

前陣子因為防疫的緣故,需要大規模撲殺倉鼠,小孩失去倉鼠嚎哭的畫面令人心酸。孩子由幼稚園階段開始,在校園有植物栽種或小動物飼養活動,這些活動背後皆有著濃濃生命教育的味道,例如生命有開始、有終結、有成長、有變化,因著生命的變化為我們帶來喜、怒、哀、樂。當孩子首次看見自己用心栽種的花朵凋謝、悉心照料的金魚「反肚」,或從小陪伴的毛孩奄奄一息,隨之而來的驚訝與悲痛,或許是孩子學習的好機會。這時侯,成年人無需搬出大道理,只需要一雙聆聽的耳朵,讓孩子在安全的氣氛下跟你討論有關生命的課題,已一個非常難得的機會。

循序漸進講解生死

不同年齡的小朋友,都有機會接觸死亡,隨著小朋友成長,他們對死亡有更多認知,或者有更多接觸的機會,家長可以循序漸進向子女講解生死。5至6歲之前的幼兒較難去理解死亡,建議以事實陳述向小朋友解釋,例如說「人死後,身體不再郁動,佢唔會同我哋講到嘢」;避免以「瞓咗覺」、「去咗旅行」等含糊字眼向小朋友解釋死亡,因為有機會令他們將睡覺或旅行跟死亡掛勾,產生恐懼。

去到小學階段,小朋友已能進一步掌握死亡定義,小朋友成長至10至11歲,他們透過親身參與跟死亡有關的活動,如出席喪禮,或從新聞報導上得知與死亡有關的新聞,基本能夠完全掌握及明白生老病死,但並不代表他們懂得面對。

最新影片:

透過繪本梳理情緒

任何學習都需要分階段吸收,生命教育亦一樣,家長可嘗試透過以死亡為主題的繪本向小朋友作初步教育,對往後梳理小朋友情緒都好重要。可告訴他們面對親人離世,哭或傷心都是正常表現,即使家長也不用在小朋友面前壓抑自己情緒,甚至覺得傷心是懦弱的表現。如過份抑壓,小朋友也不敢輕易抒發情緒。

告別儀式前作預告

如果要帶小朋友出席喪禮,可以先向他們作預告,預先講解儀式的流程,例如可能會見到先人的遺容,現場或許會有人表現傷心、甚至痛哭,讓小朋友有心理準備,減低他們不安。即使告別儀式過後,小朋友可能會有一段時間也表現不開心或不安,家長亦應該耐心去聆聽小朋友的感受,減低他們的疑慮。部份家庭如果有宗教信仰,當中可能帶著鼓勵,對生死的意義有更多闡釋,皆可以成為一家人面對死亡的共同支援;即使沒有無宗教信仰,也不用急於為「死亡」找一個「答案」,只需作出事實陳述便足夠。

不單是對孩子,對所有人也一樣,生命教育的機會俯拾皆是,隨時出現於我們的生命中,這些學習機會本身也有著無窮的生命力、可能性與多變性。與其說父母或教育工作者是給孩子進行生命教育的人,倒不如說我們是陪伴孩子經歷人生、一起同行的人,或許更貼切。

《香港經濟日報》TOPick新聞「第三屆全港小學生中文作文大賽」 立即參加︰https://bit.ly/3CrwGul

hket App已全面升級,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健康、娛樂、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Video。立即下載︰https://bit.ly/34FTtW9

TOPick推出「Band1學堂」,更多教育升學資訊︰https://bit.ly/3a6HT6T

【hket TV家庭台】《湊得輕鬆啲》逢周日早上10點伴你同行育兒路︰bit.ly/35z6COD

原文題為「疫下多生離死別 為兒童循序漸進講解生死」

撰文:協康會教育心理學家黃俊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