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科研】中大發現翼龍1.5億年前已能在水面起飛 較以往推前3000萬年

社會

發布時間: 2022/04/24 15:46

最後更新: 2022/04/24 15:46

分享:

分享:

中大發現翼龍1.5億年前已能在水面起飛,較以往推前3000萬年。(中大提供)

香港中文大學領導的古生物學研究團隊最近分析了一種古代翼龍的化石鐳射螢光成像,發現其身體構造能夠讓牠們同時利用雙足和雙翼的力量飛離水面,像鴨子一樣在水面起飛,以擺脫水面張力的影響。這種與生俱來的天賦最早可追塑至1.5億年前的侏羅紀時期,較以往的發現推前3000萬年。研究結果已於《自然》旗下自然科學期刊《科學報告》中發表。

中大生命科學學院助理教授文嘉棋以及他的國際團隊,利用嶄新的鐳射螢光成像技術,分析小型翼龍翅膀及足蹼上的細節。該鐳射螢光成像拍攝過程由文博士及論文的共同作者、美國科學進步基金會主任Thomas G.Kaye,於柏林自然博物館進行。

Aurorazhdarchid翼龍是生活於侏羅紀晚期的一種小型翼龍,其翼展只有約40厘米。它跟很多翼龍的飲食習慣十分相似,會潛入水中捕食水生生物,亦會進行其他水上活動。因此,科學家相信牠們擁有在水面起飛能力,這樣才能令牠在天空翱翔。不過水的表面張力會像膠水般把物件吸著,體型細小的生物所受影響較大。故此,科學家一直未能理解這種小型翼龍是用甚麼方法從水面起飛。

文嘉棋表示,化石的鐳射螢光成像提供了高解像度細節,讓我們更容易仔細分析小型翼龍的身體構造。我們將這些研究數據輸入空氣動力學模型,並推算小型翼龍的身體構造能讓牠好像鴨子一樣利用四肢在水面起飛,以擺脫水面張力的影響。

這項研究發表之前,科學家曾認為只有在海邊居住的大型翼龍才具有利用四肢在水面起飛的能力,例如在巴西發現、翼展長達十多米的Anhanguera翼龍。文嘉棋的研究表明小型翼龍也有能力在水面起飛,而這種四肢在水面起飛能力比以往估計出現的時間早了3000多萬年。

《香港經濟日報》TOPick新聞「第三屆全港小學生中文作文大賽」立即參加:https://bit.ly/3CrwGul

政府派發電子消費券 一文看清最新商場商戶優惠:https://bit.ly/3xdMkJc

HKET APP健康台更多都市疾病影片:https://bit.ly/3cNFwr7

hket App已全面升級,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健康、娛樂、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Video。立即下載:https://bit.ly/34FTtW9

責任編輯:李榮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