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養生】立夏天氣轉熱易心神不寧 中醫師建議6項調護方式養身

保健美顏

發布時間: 2022/05/05 15:54

分享:

分享:

立夏天氣轉熱易心神不寧,中醫師建議6項調護方式養身。

踏入立夏,氣候從潮濕向悶熱過度,飲食上應多吃哪些食材有助消暑解熱?註冊中醫葉碧群醫師在Facebook專頁發文,列出6項立夏時節應注意的調護方式,除飲食上需留意外,多運動、保持心境開朗等同樣重要。

最新影片:

  • 少冷飲

醫師解釋,因春夏養陽,日常適合溫熱飲食。相反,寒涼冰冷之物會損人體陽氣,削弱機體抗寒能力,到冬季身體必定不耐寒。且寒涼飲食會傷腸胃,例如令消化吸收功能減弱,營養跟不上,盛夏時會消耗更大能量。

  • 清淡、健脾祛濕飲食爲主

氣候過度期,特徵為濕重於熱或濕熱夾雜,飲食上應盡量清淡,可吃鴨肉、鯽魚、蝦、瘦肉、食用蕈類例如香菇、蘑菇、平菇、銀耳等。或以中藥材煲湯,可選有健脾去濕作用藥材,例如淮山、芡實、扁豆、小米,能幫助身體排濕;利濕之物如薏米、赤小豆、玉米須、茯苓等也適用。至於胃寒人士,可加入生薑、陳皮,溫中理氣和胃,能清熱同時不過分寒涼致損脾陽。

  • 多運動

夏季太陽早升,約早上6點已天亮,人也應順時而起。透過平和運動呼吸吐納,排出體內蓄積一宿的濁氣,以助陽氣提升。同時可增加運動強度,因中醫有雲:「動則生陽」,活動時能更好升發陽氣,強健臟腑功能。若外出運動鍛鍊,適合在早晨和傍晚進行。

  • 精神調養

天氣酷熱時,容易心神不寧。因此,立夏時多重視精神調養,加強對心臟的保養。老年人要保持愉快心情,安閒自樂,切忌暴喜傷心。

  • 提防病從口入

夏季升溫同時濕度高,容易有腸道傳染病及皮膚病病發。要多注意夏季多發疾病的預防和保健。

  • 冬病夏治

醫師解釋此為中醫獨特治療方法,「冬病」指某些好發於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病變,如支氣管炎、哮喘、風溫性關節炎等病,會在夏季時有所緩解,要趁緩解季加緊治療。適當內服、外用一些方藥,如三伏天灸,可預防冬季舊病復發,或減輕症狀。

——————

內容獲「葉碧群 註冊中醫師」授權轉載。

hket App已全面升級,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健康、娛樂、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Video。

立即下載:https://bit.ly/34FTtW9

《香港經濟日報》TOPick新聞「第三屆全港小學生中文作文大賽」。

立即參加:https://bit.ly/3CrwGul

責任編輯:張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