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遊】會展站正式開通 輕鬆hea遊走訪灣仔新舊地標
發布時間: 2022/05/30 17:58
最近洗腦神曲之一必數《東鐵過海真的很興奮》,坐東鐵直達港島,還有全新落成的會展站,這條沙中綫終面世,確實值得興奮。會展站工程歷時多年,附近環境亦面目全非,今次決定在會展站出發,遊走周邊新與舊景點,來個灣仔一天遊,重新認識這社區。
說灣仔在香港的地位僅次於中環也不為過,有大型會議展覽中心、各大政府辦公室、甲級商廈及五星級酒店林立,在另一端亦有充滿歷史痕迹的建築、民生風氣的大街小巷。身在灣仔,可以看到本地的多種面貌及文化特色。
全新會展站兩大亮點
乘坐東鐵直達會展站固然方便又快捷,今次記者特別從港島綫的金鐘,轉乘東鐵前往會展站,時間當然不及在灣仔站出閘快,但勝在可一睹新站的風采。會展站採用灰藍色調設計,象徵維多利亞港代海水的顏色,感覺略嫌暗沉了點。反而可以抬頭留意牆身,藝術家梁志和的作品《水記憶》,向海那一面有1,200張獨一無二的海浪相片,刻劃出海港的浮光變化,更為吸引。
站內兩層月台的設計略有不同,中層往金鐘方向為《東鐵超越一百年,邁向下一個世紀》歷史圖片展,以紀念建設100年的鐵路伸延至港島,而下層往羅湖/落馬洲月台,展出港鐵2018年1月建造車站時所發現的AN-M65型戰時炸彈,名為《戰爭遺跡》,乘客可以親手觸摸巨型炸彈殼,牆身則有車站歷史及冷知識等資訊,是鐵路迷必到打卡位。
車站直達海濱區
會展站設有兩個主要出口,A出口為公共運輸交匯處,B出口則是香港會議展覽中心,經行人天橋可直達灣仔碼頭及灣仔海濱長廊。這個「渡輪碼頭畔主題區」自去年起開始對外開放,分成多個路段,每段亦有不同設計及特色,包括由本地插畫家Chocolate Rain主理的「水上運動及康樂主題區(第二期)」及「海岸堤階」、充滿工業風格的臨時海濱花園等,由灣仔連接金鐘中環,是港島人散步的好地方。
而最近會展站及灣仔渡輪碼頭的一帶,佔地近2萬呎的「HarbourChill海濱休閒站」於去年5月開放,擺放了各式各樣的蔭棚、座椅和鞦韆,及「海濱公共傢俬設計比賽」20件優勝作品。記得剛開幕時是全粉紅色設計,現時場地更加開揚,雖然草地保養不佳,而且各種打卡物品推砌得甚為雜亂,但空間廣闊舒適,免費讓市民觀賞維港無敵海景,也不能要求太多。
灣仔碼頭雖然今非昔比,曾經話題十足的港版築地早已結業,現時換上另一餐廳Pier 1929。餐廳的180度海景已是絕佳的拍攝背景,樓底特高加上如巴黎鐵塔的古典造型,供應充滿少女風的三層架下午茶,因此成為不少港女的朝聖之地。如果對吃沒有興趣,推介碼頭天台的免費觀景台,飽覽相同美景,而且設有戶外及有蓋座位,人流稀少,是不錯的閒坐看海秘點。
必逛歷史文化地標
灣仔是個有趣的多元社區,除了有車水馬龍的商業區,科技宅男愛蒲電腦城,大小朋友則鑽進太原露天市集的「玩具街」尋寶;熱愛歷史文化及舊建築,就要往皇后大道東方向走。莊士敦道的前和昌大押活化成高級餐廳,但頂樓的公共空間仍然開放給大眾休憩;三級歷史建築皇后大道東186號至190號,為少見的3幢相連陽台長廊式唐樓,可惜已像囍帖街,雖有「保留復修」,但只淪為普通商舖。
這一帶最為人熟悉的建築,除了有香港包浩斯建築代表作前灣仔街市,還有石水渠街的藍屋群。原址為華佗醫院及華佗廟,後來於1920年被拆卸,改建成4棟相連唐樓。原來藍屋當初並非藍色,原先外牆是一般白色灰水,1997年政府用水務處用剩的藍色油漆翻新外牆,才有藍屋之名。
全港最大北帝廟
藍屋範圍亦有很多東西值得細看,72A地舖設有免費入場的香港故事館,展出舊式生活用品文物,亦會舉行社區導賞、工作坊等文化活動。藍屋復修後串聯起黃屋及橙屋,後方設有空地以及本地薑餐廳,亦開設了二手用品及服飾店。小巷之中除了車房,亦有咖啡店、酒吧及餐廳,自成一國,甚有外地小區的氛圍。
最多人熟悉的廟宇相信是皇后大道東的洪聖古廟,其實位於石水渠街盡頭的隆安街,有一座百年歷史的法定古迹玉虛宮,更是全港最大型的北帝廟。屬三進三間式建築,建築宏偉,主殿內供奉一座已有400多年歷史、身高3米的主神北帝,同時亦供奉太歲、關帝、觀音、天后、濟公、財神等神祇,因此香火鼎盛,值得參觀。
天星小輪設計酒店
由疫情衍生的Staycation熱潮,令港人多了體驗香港酒店,灣仔五星級酒店林立,記者最鍾情的,是位於菲林明道的芬名酒店。這間小型精品酒店,以充滿香港舊日情懷的天星小輪作為設計靈感,港人定必有共鳴。
酒店接待處的座椅,讓人聯想起天星小輪上可轉換椅背方向的木椅,工作人員還特意介紹要參觀洗手間,用上成千上萬個五毫硬幣鋪在地板,極為壯觀。酒店四處有酒瓶綠細節、黃銅裝飾、圓角設計及圓形窗口,模仿渡海小輪的外觀和格調。雖然房間面積不算大,但放滿仿古質感傢俬及燈具,門口的防盜眼更讓人會心微笑。房價合理,不妨趁未有機會去旅行,入住一次這間特色酒店。
記者:張頌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