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病】曾被成龍看輕難成導演 陳德森兩歷抑鬱症靠4句話釋懷

娛樂 20:07 2022/06/02

分享:

分享:

《十月圍城》導演陳德森近日推出自傳。

近日TVB新一輪藝訓班邀來了資深導演陳德森任主理人。影迷自會知道陳德森便是《十月圍城》金像獎的最佳導演!

在電影圈發展超過40年,先後執導劉德華、成龍、甄子丹的賣座電影,在片場內統率萬軍,風光背後,陳德森曾兩歷抑鬱症煎熬,最後從死蔭幽谷重生,生命從此不再只得電影,還有了信仰和慈善兩個人生方向。

【香港電影】Anson Lo競逐民選影帝 MIRROR隊長Lokman提名最佳男配角

最新影片推介:林凱恩專訪

陳德森執導的電影風格紛陳,既有《晚9朝5》都市愛情,《特務迷城》的動作連場,復有《十月圍城》的史詩大片,及有《童夢奇緣》的溫情奇想。若要他為自己人生選擇一種類型,或者會是一齣悲劇的勵志片。

陳德森近日推出的自傳,正是取名《把悲傷留給電影》。而他在封面上,就為自己寫了14個字作概括:「前半生人生如戲,後半生戲如人生。」

近日推出的自傳《把悲傷留給電影》,書本版稅收益將捐贈 「榕光社護老之家」。

成長於破碎家庭

陳德森的一生的確很有戲劇性,自言出生於破碎家庭,母親在結婚之後,才知丈夫(即陳父)另有家室,但為了孩子而啞忍當第三者。

在陳德森10歲,父親又另外結識另一女子,甚至有了小孩,自此家無寧日,缺乏父愛的陳德森,選擇走入戲院,來逃避現實中的不快樂。「看電影讓我很開心,那時便很好奇,拍戲是怎樣的工作,別的小朋友長大的志願是當醫生律師,我卻想拍電影,因為也想自己的作品為人們帶來快樂,在兩小時內忘記了現實裡的憂傷。」

自稱無心向學的他,13、14歲便在邵氏片場當臨記、武師,後來雖然有過機會到台灣讀書,陳德森畢業後還是選擇返投身影視圈,曾在麗的電視台做編劇,因而認識了至今仍是好友的鄭丹瑞、文雋等。

陳德森能當上導演,卻跟成龍很有關係。其時剛在影圈走紅的成龍,需要一個私人助理,而陳德森的母親是成龍經理人陳自強的麻雀腳,在種種機綠巧合下,陳德森便辭去了編劇工作,去跟成龍打工。

【賭俠】劉德華新片演過氣港星 刀仔與「侯賽因」單立文32年後重遇

曾辭任造成龍助手

當成龍的私人助理,陳德森原意是希望可以在片場偷師,為做導演鋪路,不過正值當紅的成龍實在有太多雜務,陳德森根本沒機會踏足片場。

過了一段日子,陳德森終於鼓起勇氣,告訴對方說想辭職,願意放下這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職位,在電影圈由低做起。

點擊圖片放大
+5
+4

陳德森在書中形容,當時他向成龍請辭後,對方的表情像是不敢相這個他最信任的助手竟然會辭職,言語間也似是輕視他不能成功。

陳德森在往後十多年,憑著個人堅持,由場記、副導慢慢捱起,至90年代終如願成為了導演,可是「前僱主」成龍卻很多年沒有理睬他,甚至在公眾場合也沒有打招呼。

直至20多年後,成龍才主動找他執導《特務迷城》,並向陳德森說其實一直有留意其作品,亦知道他在電影工作上很努力,自此認同了陳德森的導演成就。

成龍在陳德森自傳內寫了一段序言,坦言當年是錯怪了這位視如好友的私人助理。

陳德森回想:「如果成龍真的是生氣,想必是因為從沒有人會向他請辭,而且我是真的幫到他。這些年來,我不是要証明自己做到,而是當作一份激勵,成龍後來可能終於明白了我的志願。」

【紅陶大宇】試過一年零收入女友陪度逆境 陶大宇返港盡孝心照料母親【有片】

抑鬱症後行善釋懷

陳德森說他的人生有兩個轉捩點,一個是為理想而跟成龍辭職;另外便是患抑鬱症的經歷。

2003年他正籌拍製作宏大的《十月圍城》,卻連逢意外,因為沙士令拍攝一再受阻,投資方老闆突然自殺令影片急停,之後陳德森的戶口被銀行凍結,母親在澳洲探親時中風昏迷,胞姊同一時間患癌症,種種不幸事件令陳德森身心無法再承擔,讓他患上抑鬱症。

點擊圖片放大
+4
+3

在情緒最脆弱的時期,陳德森接受過氣功及抑鬱症的治療,然而有次在溫哥華聽了一場宗教的心靈演講後,卻像突然得到啟發,決定勇敢面對所有難關,由此他頓悟到,要為下半生找尋更多人生目標,活得更自在和快樂。

之後陳德森開始做義工,在行善中得到心靈慰籍。「你以為自己很慘,其實有更多弱勢社群更需要人幫助,如果自己能夠幫助到別人,那份快樂是更有滿足感。」

然而,陳德森明白抑鬱症是無法根治,像傷風感冒可隨時復發。2009年,他視為畢生夢想的《十月圍城》再度開拍,期間因為製作的沉重壓力,令其情緒再度崩潰,最後藉著業界的好友仗義幫忙,終排除萬難完成電影。

因此陳德森憑此片摘金像獎最佳導演時,他確是百感交集,真切體會人生如戲的滋味。陳德森後來把患病的經歷寫成《飛過抑鬱的森林》一書,希望可以幫助到更多有情緒困擾的人。

回望人生,陳德森坦言成長經歷對他有很大影響,自己的婚姻同是以離婚收場。

這些內心鬱結雖然永遠都在,但他在生命歷程中卻學懂了4句話:「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最後,陳德森還體會到要活在當下,這一刻的努力和快樂,便是最永恒的事。

記者:陳家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