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品種】中大與漁護署成功復育香港絲苗及花腰仔 拆解味道及營養價值

社會

發布時間: 2022/06/23 17:22

最後更新: 2022/06/24 00:09

分享:

分享:

香港農業式微,相傳曾為清朝貢品的「香港絲苗」已經失傳。中大和漁護署成功在國際種子銀行,覓回兩種失傳水稻「香港絲苗」和「花腰仔」種子,有望令清朝貢米重現市場。負責研究的中大教授林漢明認為項目除有科學價值,亦有歷史意義,「上一代將最好的成果化作種子,要認識香港歷史,農業和種子均不可或缺。」

點擊圖片放大
+2

華人開飯講求「米氣」,惟隨農業式微,本地水稻種子已經失傳,香港失去獨特「米氣」。中大與漁護署宣布,成功在國際種子銀行尋回5種源自香港的水稻種子,經過一年半的努力,成功確認其中兩種為「香港絲苗」和「花腰仔」,並成功繁殖。

中大卓敏生命科學教授暨農業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香港中文大學)主任林漢明指,今次尋回種子殊不容易,例如「花腰仔」種子,本已在香港失傳,幸而漁護署曾轉贈少量種子予菲律賓國際水稻中心,中心再將種子寄到國際種子銀行,才有幸尋回種子。

他認為尋回香港獨有的種子有歷史意義,有助港人了解香港歷史,了解前人辛勞成果。他舉例,相傳香港絲苗曾為清朝貢米,但這段歷史至今已難以考究,

上一代將最好的成果化作種子,要認識香港歷史,農業和種子均不可或缺。

漁護署農業主任王敏維表示,署方成功復育2種稻米後,衡量產量和穩定性後,決定推廣「花腰仔」,

我們曾找品米專家品評,他說花腰仔入口甜,有雲呢拿香氣。

林漢明分析指,花腰仔種皮顏色較深,適合作糙米,屬高營養的米種,如農友想推廣本地米,可以此作為賣點。

署方年初將種子交由11名本地農夫試種,現時已有一名農友完成收割,完成後期處理後,預期7月中可應市,「有興趣的市民,可透過蔬菜統營處聯絡農友預約,但產量較少,通常很快就賣光。」她又透露,由於產量少、人工高,預計「花腰仔」的售價會是超級市場一般米價的數倍。

為讓農友分辨種子品種,中大與漁護署合作進行「香港水稻復育計劃」,利用最新的基因組分析技術,配以分子標記法,為「花腰仔」和「香港絲苗」製作能分辨真偽的「基因身分證」。

政府派發電子消費券 一文看清最新商場商戶優惠:https://bit.ly/3xdMkJc

HKET APP健康台更多都市疾病影片:https://bit.ly/3cNFwr7

hket App已全面升級,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健康、娛樂、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Video。立即下載:https://bit.ly/34FTtW9

記者:陳梓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