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港科研30載變遷】美回流「開荒牛」被取笑 科大葉玉如:今荒地變基地

社會

發布時間: 2022/06/24 08:00

分享:

分享:

香港神經退行性疾病中心主任、候任科大校長葉玉如。(陳靜儀攝)

1993年在美國讀完博士,葉玉如回到了香港,打算繼續科研。那時,香港科技大學都也是剛剛成立2年,做「開荒牛」並不容易。不過,葉玉如回憶說,當時她的想法很簡單,「香港是我的家,我的根在這裏。」

現時是香港神經退行性疾病中心的主任、候任科大校長的葉玉如,回顧過去近30年的變遷,也十分感慨——世界排名前100的大學,香港有5所,政府5年間投放了1,500億支援科研實驗室,而大灣區的機遇更是千載難逢,「吸引人才其實好簡單,就是要提供最好的科研環境。」

葉玉如(右一)1993年從美國返港後,加入剛成立2年的香港科技大學。(HKUST Business School圖片)

見證科大成頂尖學校  感欣慰

90年代初,香港正經歷一波移民潮,當時的葉玉如卻在1993年選擇了回流香港,加入剛剛成立的科技大學。她說,那個年代說要在香港搞科研,是會被人取笑的,一方面科研不是香港社會主流精英的範疇,另一方面整個社會都沒有相應的配套設施,「可以話未係成熟,科研經費都唔係好多,直到有創新科技署、研究資助局成立,才開始孕育出香港的創科生態。」

回流香港做「開荒牛」,事無鉅細都要親力親為,從面試學生、與國際頂級大學合作交流,到進軍大灣區開拓,再到2年前進駐科學園成立香港神經退行性疾病中心,近30年的創科路程並不容易。葉玉如說可以陪伴、見證科大成為國際頂尖的學校,香港的創科環境愈發成熟,感到十分欣慰。她表示科大給她許多機會,現時她也開始回饋其他的學者及學生,「我的根喺呢度,而呢30年我都無諗過去其他地方。」

香港正面臨新一波的移民潮,葉玉如表示,各行各業都有人離開,包括創科人才都是一樣。不過她指疫下兩年,總體返港的人才反而變多,而她對國際間的「搶人才戰」頗有信心。她說,香港現在有足夠的科研經費、初創企業數量,而大灣區最好的大學亦在香港——世界排名前100的大學,香港有5所,「30年前好似一片荒地,但依家好似一個基地。」

葉玉如與她在香港神經退行性疾病中心的團隊。(陳靜儀攝)

科技成果轉化  才可造福人群

葉玉如仍然認為未來路還很長,如何從基礎研究上升至應用研究,將科技成果轉化,仍然是未來香港創科需要思考的問題,「基礎研究好重要,但將成果轉化出來,才可以造福人群,而這樣,香港先至成為國際創科中心。」

人才戰是大家公平競爭,但葉玉如認為準則也十分簡單——對於一個人才來講,哪個地方可以令其成功,便是所選之處,「我們要招聘最好的人才,就要提供最好的科研環境、學術環境俾佢,足夠的資金、最好的實驗室、好的學生等等。」她表示最近5年,創科不再是無前景的選擇,「讀理科,畢業一定搵到工,你睇科學園啲企業間間都請緊人!」

政府派發電子消費券 一文看清最新商場商戶優惠:https://bit.ly/3xdMkJc

HKET APP健康台更多都市疾病影片:https://bit.ly/3cNFwr7

hket App已全面升級,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健康、娛樂、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Video。立即下載:https://bit.ly/34FTtW9

記者:袁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