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恐懼】WFH後回到辦公室焦慮不安 精神科醫生拆解「解封後的焦慮」

健康資訊

發布時間: 2022/07/04 19:06

分享:

分享:

在香港第五波疫情期間,市民已習慣留在家中和減少與他人接觸,當疫情退卻,從解封到恢復正常生活,這個過程本身就讓市民感到焦慮,由於部份市民已經適應了在家工作、網上授課或家居隔離,並過着更簡單的生活,因此突然要變回過往複雜的生活,市民便會感到焦慮不安和無所適從。

在疫情仍未達致清零的情況下,要離開相對安全的家居環境,並打破已融入「新常態」的日常生活,這樣為市民帶來很多的不確定性。恢復原有生活所產生的焦慮,這個現象在西方國家稱之為「解封後的焦慮」 (Post-lockdown Anxiety),總體上它可分為三大類型,包括:1. 社交焦慮 (Social Anxiety)、2. 健康焦慮 (Health Anxiety) 和3. 工作焦慮 (Work Anxiety)。

最新影片推介:

社交焦慮方面,市民會擔心放寬社交距離之後,這樣會增加感染機會或傳播病毒給親朋好友。美國一項研究指出,接近一半的受訪市民發現當解封之後,假如需要面對面與人溝通他們會感到不自在,這個問題在社交焦慮症患者會更加嚴重。

健康焦慮方面,即使市民遵從防疫措施,但每天也出現新的確診個案,除了擔心感染新冠病毒,同時也擔心感染後的「長新冠」後遺症,高危人士例如長期病患或長者對健康的焦慮會更加明顯。當每天確診人數不斷增加,市民對健康焦慮也越嚴重。

工作焦慮方面,當要返回辦公室工作,市民會擔心在乘交通工具途中感染病毒,同時當要面對面見不同的顧客時,大家也會有一種戰戰兢兢的心情,市民或許也擔心在下一波疫情又要變回在家工作和網上授課。

市民對恢復原有生活最大的抗拒可能來自「轉變」,要知道轉變本身可引發恐懼和徬徨無助的感覺。恐懼重返辦公室、學校或其他活動,其背後原因除了源於懼怕感染新冠病毒之外,還可能是懼怕變化。最後恐懼產生更多的恐懼,形成一個沒完沒了的恐懼惡性循環。

改變對每個人來說都是艱難的,因此需要一些時間來重新適應是很正常。既然改變是無法避免,我們可以選擇從改變心靈層面開始,心隨境轉是一種被動的方式去面對無常,相反境隨心轉就是用積極的心態去面對變化。我們也可抱持平常心來面對世事無常,我們也應學識活在當下,感恩我們現在擁有的一切!

文章獲林震醫生授權轉載。
 

撰文 : 林震醫生 精神科專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