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丈夫確診居家隔離做足防疫 與妻兒零接觸3天後全家離奇染疫

健康資訊

發布時間: 2022/07/06 12:24

分享:

分享:

丈夫確診後居家隔離做足防疫,與妻兒零接觸,3天後全家卻離奇染疫。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有台灣醫生分享病例,彰化一名52歲男子日前染疫後自行居家隔離,與妻兒分層居住。男子自確診後一直嚴守防疫,在室內戴上口罩並維持清潔,與家人無接觸,惟最終全家相繼染疫。醫生解構成因,表示或與空氣不夠流通有關。

綜合台灣媒體報道,彰化一名52歲任職建築業的張姓男子,平時住在宿舍,兩星期前出現喉嚨痛症狀,快速檢測後呈陽性,求診後證實染疫,而家人接受快速檢測都是陰性。

最新影片:

為了保護家人,男子獨自住在家中3樓,而妻子及兩名子女就住在2樓。男子在室內都有戴上口罩,並有做足消毒、勤洗手等防疫工作,與妻兒完全沒有接觸。但3天後妻兒卻紛紛出現症狀,快速檢測後呈陽性確診。

台灣衛福部彰化醫院胸腔外科主任林聿騰稱,經過詳細問診後,認為一家染疫的原因可能與空氣流通不足有關。男子向林聿騰表示,為了在炎熱天氣下居家舒適隔離,他在家中時緊閉門窗,整天開冷氣。估計病毒停留在通風不良的密閉空間,從3樓擴散到2樓,成為傳染家人的主要途徑。

如患者需居家隔離,林聿騰建議可在窗戶安裝一台抽風機,將患者所處室內的空氣往外抽,引導通風換氣,以降低空氣中的病毒濃度,而在通風不良的位置,亦可選擇適當的空氣清淨機,以助減低空氣中的病毒量。

港大研究:室内通風不足是關鍵因素致遠距離傳染

港大機械工程系建築環境講座教授李玉國曾表示,呼吸道感染的途徑一般而言基於1.5米內的距離傳播,例如交談和咳嗽,但若環境的通風量低於每秒3公升會導致長距離傳播。

李玉國稱,感染者呼氣時,射流中的液滴濃度,會隨著離開嘴的距離不斷被空氣稀釋降低,至大約1.5米便減弱至跟背景空氣一樣。在通風量不足的情況下,室內的平均液滴濃度變得接近病源患者附近1.5米內的液滴濃度,令短距離空氣傳播有機會發展成為遠距離空氣傳播,增加周圍的人感染的風險(機會性空氣傳播),而當室内通風量夠大,病毒量較快被稀釋,發展成遠距離空氣傳播的風險相對較低。

李玉國認為,研究提供證據表明,近距離空氣傳播是一個重要傳播途徑,通風不足下可造成遠距離空氣傳播,並導致超級傳播發生。若室內低於每人每秒3升的通風量,有機會導致新冠肺炎的空氣傳播,而有效的室內通風和空氣過濾,即每人每秒8至10升的通風量,足以把空氣傳播的感染風險減至較低。

hket App已全面升級,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健康、娛樂、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Video。

立即下載:https://bit.ly/34FTtW9

責任編輯:羅嘉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