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E2022】 給自己人生多一個選擇 男生衝破障礙夢想成飛機工程師

親子

發布時間: 2022/07/11 13:14

最後更新: 2022/07/11 14:00

分享:

分享:

陳昊終極目標是飛機工程師,他給自己五、六年時間去完成目標。

有志者事事竟成,正好形容「飛機維修員」新晉精英陳昊。陳昊中六畢業時DSE 5科合格,可惜物理科欠奉,到職業訓練局欲報讀飛機維修課程自動棄權,幾經波折,努力不懈,最終在2017年成功入行,現為二級飛機維修員,也是今年傑出學徒計劃的其中一位得獎者。

最新影片推介:

陳昊現是二級飛機維修員,他於2015年完成中學文憑試,之後曾到職業訓練局欲報讀飛機維修課程,但因中學沒有修讀物理學,未能成功報讀,不過兜兜轉轉,最後陳昊仍成功成為飛機維修員。

當初我DSE放榜後,因為自己的成績剛好5科合格,達飛機維修的要求,當時滿懷歡喜去面試,可惜面試的時候,才發覺原來飛機維修的文憑課程是需要要求DSE考生有一科選收物理,當時我冇選收物理科,所以未有完成面試便自動離開了。

第一份工做前台客服

之後,陳昊在酒店的客戶服務部做一些前台工作,做了一年發覺不適合,便當吸收社會工作經驗,

之後機緣巧合見到網上有個課程,可以介紹你入機場工作,這個課程令我認識了HAECO這間飛機維修公司,面試後,我成功加入HAECO這個大家庭。

兜兜轉轉,陳昊最終成功圓夢,加入HAECO後報讀學徒制度計劃,包括3年的高級文憑飛機維修課程,加一年實習的機會,

我堅決去報了這個學徒計劃,而這個飛機維修高級文憑就是我當時唔收我的課程,成個經歷就比較迂迴,不過對我來說很有趣。

陳昊於2017年加入港機(香港),為見習飛機維修員(一年計劃)的學員,今年已躍升為二級飛機維修員,

我在這間公司做了4年,現在我是機身維修部的人,上年就完成了AMMT的programme(見習飛機維修員),是IVE的課程,過埋今年的實習年,便正式完成3+1年的programme。

獲選為傑出學徒

陳昊憑自己的努力及永不放棄,翌年透過內部晉升成為見習飛機維修員(註冊學徒),2021年獲選為職業訓練局的傑出學徒,現時在基地維修主要負責機身的維修工作,日常工作可以接觸到機翼、引擎和飛機腳架,主要負責更換零件和日常保養。

我日常在維修部工作,接觸到飛機的機翼、引擎,同成個機身基本的工作,引擎方面,主要是幫一些發電機、空氣過濾器去過濾的工作,並會進行一些換油的工作,可以潤滑一下發電機的齒輪,機翼亦會做一些保養,因為機翼會郁,所以要幫機翼的齒輪打牛油,等機翼可以暢順運作,飛機腳就會換飛機輪……

DSE生多個機會選擇

問到入行門檻是否放寬了?陳昊說:「門檻不可說降低了,只是給自己認清想做什麼?給予中學同學多個機會去重新選擇,因為當時中學選修科未知自己將來想做甚麼,這個高級文憑是俾多次機會你重新選擇,我唔覺得門檻或質素低了,即使你沒有讀過物理,高級文憑課程亦會幫你去做物理的補底課程,等你知道物理基本的知識,加上中學也有一些科學的課程,會有一些基本的物理知識,我相信每一個人入到去讀,都會對物理有一定的見解,唔係乜都唔識就入去讀,補底課程也可以令你對知識上一個提升。」

陳昊對飛機維修賦有天份,今年成功成為傑出學徒計劃的其中一位得獎者,

當初我未知自己想做甚麼,唔知可以在哪一方面發展,做第一份工作覺得唔適合,就試另一個範疇,我對機械有少少認識,覺得飛機維修的工作比較有趣,因為每日都要維修部件,很有成功感,當明白了一些原理,你可以舉一反三地去做不同的工作,愈做就愈有興趣。

壓迫感致手忙腳亂

陳昊提到首次裝引擎上的鑲板時,要在兩小時內完成,加上天氣惡劣,壓迫感令他有點緊張,手忙腳亂,更一時跣手把螺絲跌下,

有次在引擎上面安裝一塊鑲板,當時天氣好惡劣,落緊雨,而飛機要在兩小時後離開,我裝鑲板有少少技巧,鑲板上有三個可以活動的部件去固定,我會利用鋼絲穿過螺絲,再穿上鑲板,那就不會走位,之後上鏍絲固定,那次是我作為新人第一次裝,過程中,因為自己唔小心,加上下雨比較跣手,跌了幾粒螺絲,大家都好焦急,因為飛機要走,但又唔知螺絲跌咗去邊,我和其他隊友一齊搵,過程中感受到壓迫感。

目標成為飛機工程師

談到未來目標,陳昊說:「雖然我是AMMT programme入職,一般讀完課程由見習變成飛機維修員,之後成為資深維修員,再晉升領導,但我想行另一條路,自己去機管局考牌,考牌後再繼續在公司做實習,至於我未來5、6年的目標就是成為工程師。」

【名師試題教室】睇片連工作紙  中英數必學單元︰https://bit.ly/3sEeM3Q

hket App已全面升級,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健康、娛樂、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Video。立即下載︰https://bit.ly/34FTtW9

TOPick推出「Band1學堂」,更多教育升學資訊︰https://bit.ly/3a6HT6T

記者︰林碧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