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教育】放下37年教鞭辦生前葬禮 退休老師死後當無言老師再「教學」

健康資訊 12:18 2022/08/09

分享:

分享:

陸秀英(Regina)任中學教師超過30年,退休後致力教育生死規劃,推廣持久授權書。(湯致遠攝)

人生旅程由出生至長大成人當中,有很多大大小小的計劃,步入最後階段,更加特別需要規劃。任教中學37年的陸秀英(Regina),退休後特別重視生死教育,成立機構協助長者規劃人生下半場,推廣「持久授權書」,為他們步入年老的生活及照顧做好準備,了無牽掛。

人生踏入最後階段,除了好好享受退休生活,也要為終結作出準備,不過死亡在華人社會始終屬忌諱話題,很多長者未必想過要去計劃。退休教師陸秀英(Regina)卻對死亡持有開放的態度,甚至曾進行一次生前告別禮,預演葬禮跟親友道別。

主動學習生死課題

為人師表37年的Regina,自小獲良師支持及鼓勵,因受啟發而執教鞭。「即使我不算是成績標青的學生,性格較文靜,班主任也不離不棄,作出很好的身教,對我個人發展很有幫助。除了建立自主學習的想法,同時也令我立志投身有意義的工作,陪伴年輕人一同成長。」於中學任教前,她曾當過社工,培養了一份對社會及有需要人士的敏銳性,之後她在一所中學當老師,至2019年退休。

Regina的父親在2006年因突發心臟病猝逝,後來母親也病重,令她感到生命無常。「當時我是照顧者,但當我年老時,誰來照顧我?照顧母親時,我在東區醫院報讀有關牧養及善終的課程,開始接觸生死教育。課程有牧師教導哲學性的知識,亦有醫生講解疾病及如何紓緩身心社靈,以及病人和照顧者的分享等,是一個很好的課程。自此關注多了,活生生的解說很直接、真實及立體,並非單純書本知識,可從多角度學習。」

最新影片推介:

與母親相處的最後3年間,Regina對生死有更多理解及覺悟,母親離世後,她於2016年簽署同意參與遺體捐贈計劃。

自己教學多年,希望離開世界後,都可以繼續成為醫科生的無言老師,我甚至主動爭取參觀解剖實驗室,了解背後的操作及理念。人體是很奇妙的,應該被尊重及重視。

思考生命哲學

生命在開始時是啟航,過程有父母、老師等同行者陪伴左右,很多抉擇都由他們負責,未必自己能夠主導。但當退休年邁時,雖然有自由,但已是拂去一身塵土時。萬物有時,生是偶然,死是必然,人們認真思考生命時,就是面對年老死亡時;認真思考死亡時,就是當有痛苦時。

Regina自小已探討和反思死亡:「很多長者對死亡有恐懼,是因為不知自己會去哪裏。死亡對我來說是歸家,好死是沒有痛苦、無疾而終,無悔無憾無怨,而且要道謝、道愛、道別、道歉,都關乎跟人際關係,少一點恩仇,在有生之年解決,不含怒到日落,自己每晚也能一覺安睡,不會失眠。」

舉辦生前告別禮

Regina認識了以生死教育為宗旨的社企「一切從簡」創辦人伍桂麟:「他將生死教育做得很有創意及人性化,學校的正規課程完全沒有涉及生死教育,他的課程很全面,所以我決定資助他,贊助中學生課程。」

去年8月,Regina在伍桂麟的學生幫助下,辦了一次生前告別禮。「我自己對『生命設計師』這個概念非常有興趣,也很想了解學生如何看生死,這項目可達致長幼共融,於是我接受邀請。過程中跟他們一起傾談籌備,包括選擇遺照、儀式流程及音樂等,當時他們問我願不願意躺入棺木中,初時我以為自己不會忐忑,結果也有點猶豫。最後我覺得這是最重要的一部分,所以決定要做。」

Regina邀請朋友出席,有人婉拒不想參與,認為未是時候。她給出席的20位朋友一張卡及禮物,預備他們的心,也有學生為她寫葬禮贊詞,整個氣氛很感動,也有人真的流淚了,這個生前告別禮讓她更加認識自己。

她形容感覺像回天家:「整個體驗由邀請至實行很有趣,現場氣氛也很特別,我躺在棺木內冥想,好像回到母親懷內,棺木如搖籃一樣,很舒服溫暖和寧靜平安,亦有一種跟媽媽、天神及宇宙很強的聯繫,如回到生命之初。5分鐘後棺木重開,如復活重生,天堂大門為自己而開,朋友歡迎我回來,很釋放。體驗如預演歸家,令我不怕死亡。」

立三寶求安心

Regina認為退休後最大分別,是欠缺一份持續收入,香港人愈來愈長壽,要早點考慮如何處理財務,包括失智或死亡後的情況。「財務管理是一個大學問,以前我工作時忙着教書備課,根本沒有留意這個重大的轉變及問題,直至退休後才真正思考。」

她說生前一定要立平安三寶:包括遺囑、持久授權書及預設醫療指示,她已一一處理妥當,表示死後的意願。持久授權書旨在失智後如何管理財務,她是單身人士,所以找了姨甥當授權人;如果踏入最後階段,就不須再治療。死後就當無言老師,完成過程後她選擇了埋葬在花園,做足所有程序,令她的退休生活過得安心自在。

推廣持久授權書

Regina更成立了「自主人生下半場」,為需要協助的長者提供中介服務。「由1997年至2021年,全香港只得3,300多份持久授權書,平均一年只有百多份。很多人覺得重要及有需要,而且可以令下一代減少負擔,但都沒有做,可能找不到適合的授權人選,或者逃避不想去面對。其實年輕人也要學習,因為父母始終也會年老,尤其獨身、無兒女或兒女移民的人,有些朋友可能家人出了事,才迫切去做。」

點擊圖片放大
+4
+3

她認為前半生有其他人為自己決定很多事,但下半生就要自主。現在學習的事情比以往更多,如安老政策、年金保障等。積極去學習,人會愈來愈年輕,而認識新事物和過得開心,就不會失智。要知道自己想要甚麼,為自己的最後人生做好準備。

記者:張頌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