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蛇風險】壓力大情緒不隱缺乏休息易生蛇 醫生:錯過治療黃金72小時或留嚴重後患

醫生診症室

發布時間: 2022/08/15 17:33

最後更新: 2022/08/15 17:34

分享:

分享:

美國疾控中心鼓勵50歲以上人士打生蛇疫苗,第二代蛇針的保護率達到97%以上。(iStock圖片)

近來在醫務所不時看到生蛇疫苗的宣傳單張,隨即聯想起不時聽說明星名人生蛇引起劇痛的消息。皮膚科專科醫生陳厚毅指曾生水痘人士是高危,加上免疫力低或年紀較大,更會增加生蛇風險,若延誤治療,有機會導致失明、失聰、神經痛等嚴重後遺症。建議可接種生蛇疫苗,預防勝於治療。

生蛇的症狀是在皮膚上出現水泡紅疹,是由帶狀皰疹病毒引起,多數出現在臉部、手腳和身軀之上,重點是會引起痛楚,帶來如針刺、電擊般的神經痛。這亦是分辨生蛇和濕疹的主要指標,皮膚出現濕疹時,患處多是對稱和痕癢,但不會感到劇痛。

生蛇前身是水痘

有醫學研究顯示有97%人曾出水痘,令生蛇風險會大大提升,皆因生蛇的前身是水痘,兩者均是由帶狀皰疹病毒引起。曾在年幼時患水痘,痊癒後身體會自動產生抗體,帶狀皰疹病毒會潛伏於神經綫,當免疫力低或年紀大時便會乘機發出來,沿著神經線而波及皮膚。陳醫生說:「生蛇以往多在四、五十歲後出現,當他們壓力大、情緒不穩、休息不夠等,都有機會生蛇。不過近年有年輕化趨勢,曾出現十多二十歲的患者。」

隨着生蛇位置的不同,如頭、腰、胸部等,而有機會誤以為頭痛、胃痛、肚痛等。這在斷症上可能較困難,但若伴隨皮膚出現水泡,並有抽痛情況,多是患帶狀皰疹。陳醫生指生蛇不會傳染,不需要隔離,水痘才會傳染。他提醒患者要小心別弄破水泡,因內裏有機會存有活躍的水痘病毒,感染未曾出水痘的小朋友。

治療黃金72小時

目前有不少口服藥物可作治療,可抑壓病毒和控制紅疹生長、減低發生後遺神經痛症的機會。陳醫生強調最佳的治療時機是病發後的黃金72小時,因在病毒最活躍時對症下藥,治療效果最佳。事實上有不少長者因身患多種長期病,即使生蛇亦不自知,如誤以為濕疹,自行買藥膏塗抹,當情況愈來愈嚴重才求醫,除了已錯過最佳治療時機,更有機會引起嚴重的後遺症。

點擊圖片放大
+3
+2

當水泡穿破、皮膚潰爛,有機會引致疤痕之餘,最怕是帶狀疱疹病毒影響患處附近的器官,醫生會特別留意生蛇有否影響眼睛及耳朵,如出現在眼睛附近,有機會影響角膜,甚至影響視力。有時候需要再聯合眼科或耳鼻喉科醫生會診,以免患者致盲及失聰。

後遺神經痛症

除此之外,最令生蛇患者困擾是後遺神經痛症,多是因延誤治療,未能及時控制病毒,令神經受到破壞,導致神經過敏,引起劇烈痛楚。「生蛇是極度痛楚,生完之後都會繼續痛,這是餘痛,可以維持很久,不能掉以輕心。」如早些年歌星蔡一傑曾經生蛇,表示痛不欲生,生蛇的患處會持續地痛,有些患者的痛楚會持續數月,甚至數年,普通止痛藥不能解決,要找神經科醫生或鎮痛科醫生求醫。

陳醫生說亦有長者患者,因生蛇引起劇痛而難以入睡,他由早痛到晚,無時無刻都在痛,衍生情緒問題,痛到出現自殺的傾向。「別低估痛楚的影響,生蛇的痛跟平日碰撞的痛,或是頭痛是完全不一樣,而是好嚴重,完全影響日常生活,造成沉重的精神壓力。」

在預防生蛇方面,主要是保持心境開朗,避免生活壓力,作息定時,盡量少夜睡,以增加抵抗力。同時亦可接種疫苗,美國疾控中心鼓勵50歲以上人士打生蛇疫苗,即使曾生蛇後亦不代表免疫,同樣有機會復發,打針可減低生蛇機會及併發症風險。目前的第二代蛇針需要接種兩劑,保護率達到97%以上,比第一代蛇針的七成多保護率提升得多。至於曾接種新冠疫苗者,根據衞生署指引,在相隔14天後,基本上可以接種蛇針。

記者︰劉妙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