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後遺症】瑪嘉烈首宗染疫童短暫失明 兒童醫院將設門診跟進多系統炎症

社會

發布時間: 2022/08/17 06:00

分享:

分享:

瑪嘉烈醫院兒童傳染病科顧問醫生關日華(左);瑪嘉烈醫院資深護師(傳染病中心)陳瑩斐(右)。(陳靜儀攝)

本港昨新增確診重上5,000宗,增5,162宗確診個案,一名27個月大男童前日確診情況一度危殆,現已轉為穩定。瑪嘉烈醫院兒童傳染病科顧問醫生關日華表示,該院的兒童染疫後出現嘶吼症個案,增至每隔日一例。兒童感染Omicron更有機會出現長期後遺症,該院出現首宗曾染疫兒童短暫失明病例。兒童醫院將在今年內開設門診,跟進兒童多系統發炎綜合症(MIS-C)的病童。

關日華表示,自第五波疫情以來,嘶哮症病例持續上升,近期向公眾通報的病例僅為「冰山一角」,單是瑪嘉烈醫院由過往每季僅1至2例,升至現時隔日便有嘶吼症個案,籲家長發現子女出現呼吸急促等徵狀,應即時送院,否則或會因氣管閉塞而導致腦部缺氧。政府專家顧問、港大醫學院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講座教授劉宇隆亦強調,病情嚴重的嘶哮症患者,即使接受足夠治療亦未必能完全康復︰「機會不是沒有,但愈重的病,完全百分百復原的機率就會愈低。」

關日華續稱,感染新冠的兒童有機會患有不同程度的後遺症,包括兒童多系統發炎綜合症(MIS-C),一般在確診後2至8周出現,現時本港有超50宗個案,當中過半病童需要深切治療。他更引述海外研究指,MIS-C對心臟、腦部、肝臟等器官或存在長期影響,當局將於兒童醫院為MIS-C患者成立門診,以長期監測相關病童情況,預料本年內啟用。

據瑪嘉烈醫院數據,在288宗年齡介乎8至13歲的兒童新冠病例中,近2成人出現後遺症,其中最常見的徵狀包括腦霧,即出現記憶力衰退、認知功能障礙、失眠等。瑪嘉烈醫院亦錄得該院首例兒童短暫失明的新冠後遺症個案,患者為一名女童,每日會出現1至2次短暫失明,每次持續10至30秒,成因未明。關日華指,醫院腦科及眼科專家現正為病人進行評估,了解病毒有否影響其腦部結構及病情成因。

學校開學在即,關日華強調Omicron對小朋友而言絕非「普通病毒」,海外研究顯示接種新冠疫苗能有效預防急性併發症及後遺症,呼籲家長盡快帶子女接種疫苗。

瑪嘉烈醫院資深護師(傳染病中心)陳瑩斐表示,學童開學後應留意4項防疫措施,包括上學前先做快測、正確佩戴口罩、保持手部清潔以及個人衞生。她又建議家長可嘗試以公仔示範,提高幼童正確佩戴口罩及進行快測的意識。

【TOPick診症室】頸椎受創須多專科同行復康路 骨科醫生細說病人的「奇蹟」

【獨家優惠】限時搶屈臣氏網店購物滿$450減$50折扣碼:https://topick.hket.com/article/3312966/

HKETAPP健康台更多都市疾病影片:https://bit.ly/3cNFwr7

hketApp已全面升級,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健康、娛樂、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Video。立即下載:https://bit.ly/34FTtW9

記者:黃穎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