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道救援】每次海上救援都需制定計劃 盲目救起墮海者反而更危險

社會

發布時間: 2022/08/31 07:00

最後更新: 2022/08/31 12:32

分享:

分享:

參與救援行動的紅會義務醫生朱佩珊。(梁偉榮攝)

「維京號」在7月的地中海救援行動中,一共進行了5次海上救援,成功救起387名遇難人士。參與救援行動的紅會義務醫生朱珮珊指,每一次救援都要制定好行動計劃,同時亦要緊急應變,否則在慌亂的情況下,更會令遇難人士置身危險中。

紅十字會義務醫生遠赴地中海人道救援,朱珮珊體會「幫人唔需要話要幾叻」(詳情即看【下一頁】)。

遇難者以為先獲救  紛跳海    

朱珮珊表示,在每次行動前都會在甲板離遠觀察,再決定派多少艘快艇進行救援,而當駛近時情況又可能會不同,就要隨機應變;她說例如有人墮海,策略上需緊急應變,雖情況危急,惟不可只衝去救起墮海人士,否則遇難人士看到墮海能先獲救便會紛紛跳到海中,反而令情況更嚴峻。

在5次海上救援中,幸好未有人嚴重受傷,朱佩珊指,獲救人士通常都會出現脫水、虛弱、周身骨痛等徵狀,而在海上獲救的人士更經常出現燃料燒傷的情況,「因為當海水混合電油等化學物後,會刺激皮膚,導致出現燒傷。」

參與救援行動的紅會義務醫生朱佩珊指,每一次救援都要制定好行動計劃,同時亦要緊急應變。(紅十字會提供)

無能力進行隔離  「惟救人更重要」

至於在船上如何處理新冠肺炎?朱珮珊坦言船上沒有能力去進行隔離,雖有數個貨櫃可作隔離之用,但廁所等設施仍要與其他人共用,在實際上不太可行。再加上獲救人士心態是「人生安全終於得到自由,唔會覺得呢件事(新冠)太重要。」結果朱佩珊在救援行動後亦發現自己感染新冠,她認為做法未必最好,惟「救人更重要。」

最新熱門影片:【TOPick診症室】椎間盤問題或影響日常細微動作 骨科醫生拆解不同徵狀成因

HKET APP健康台更多都市疾病影片:https://bit.ly/3cNFwr7

hket App已全面升級,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健康、娛樂、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Video。立即下載:https://bit.ly/34FTtW9

記者:李榮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