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素養】調查揭近半小學生幾乎日日打機 資訊素養納小學課程成效難評

社會

發布時間: 2022/09/15 17:58

最後更新: 2022/09/15 18:12

分享:

分享:

有學校提供電子學習設備,輔助學生掌握網絡世界相關知識。(佛教慈敬學校提供圖片)

疫情下學生使用手機及平板電腦等電子設備時間大增,有調查顯示近半數受訪學生每日或幾乎每日利用電子設備打機,逾4成學生未能按預期時間停下來,反映不少學生也欠缺自制能力。隨著教育局上周公布將「培養學生媒體和資訊素養」納入《小學教育課程指引》(試行版)七大課程重點之一,有小學擔心難以評估資訊素養教育教學成效。

香港初等教育研究學會(初研)於6至7月向全港591間小學進行教師問卷調查,並抽取6間小學以問卷調查家長及學生對媒體、資訊及數碼素養的行為、感知和態度。結果顯示,56%受訪學生於6歲或之前已開始接觸數碼裝置,47.1%學生在6歲或之前首次上網,47.2%學生每日或幾乎每日使用數碼裝置作電玩遊戲,41.6%)用數碼裝置觀看或下載在線視頻、電視節目或電影,但有4成半學生未能按預期時間停止使用數碼裝置,逾3成在「斷網」時會感到失落。

點擊圖片放大
+2

有推行資訊素養課的保良局雨川小學,學生彭梓晉母親表示,兒子以往很喜歡跟同學打機,幸好彭太獲校方支援得知要管教與溝通並重,故未有責罵兒子,而是讓兒子訂立作息時間表,兒子也會自覺適時停止打機,彭太說:「學校有教『鎖機』,但佢(兒子)唔需要我去做呢樣嘢。」保良局雨川小學校長蔡曼筠指,學生自小便接觸的數碼設猶如「電子奶嘴」,應及早進行資訊素養教育。

另外,在保護個人私隱和辨別資訊真偽方面,亦存在教學落差,雖然學生表示學校(90.1%)及家長(87.1%)有教導保護私隱知識,但有3成多學生同意「網頁持有人有權收集所有個人資訊」;逾8成學生稱家校有教分辨真假訊息,惟只有不足一半學生表示會經常留意社交媒體中的新聞資訊來源。

佛教慈敬學校則分享過去循全校多方參與方向推動資訊素養教育,該校教師樊永業坦言難以評估教學成效,「並非給學生一份工作紙便可以,我們應透過平日觀察,如學生間會否有網絡欺凌出現?在專題研習中,學生是否真能將分辨資訊真假的技巧,如留意資訊出處等應用出來,來評估資訊素養教學成效。」首席研究員胡少偉稱,「不希望政府推出指引後,便以為完成工作。」團隊倡政府委託大專院校及政策研究機構,為全港中小學校作全面調查,作為長遠推動政策發展及落實的基礎。初研主席陳瑞良認為,在踏入「元宇宙」時代,小學應把握時機將媒體素養元素加入課程,該會亦歡迎教育局將媒體和資訊素養納入最新課程指引,並提倡搭建交流平台,為教師及家長提供專業支援,促進家校合作。

【獨家優惠】百佳網店購物滿$800減$40折扣碼(500份):https://topick.hket.com/article/3313011

HKETAPP健康台更多都市疾病影片:https://bit.ly/3cNFwr7

hketApp已全面升級,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健康、娛樂、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Video。立即下載:https://bit.ly/34FTtW9

責任編輯:馮琪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