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科技】伊院3D打印氣管助訓練環甲膜切開術 還原人體生理反應國際發明展奪銀

社會 00:05 2022/09/19

分享:

分享:

伊院3D打印氣管助訓練環甲膜切開術,還原人體生理反應國際發明展奪銀。(陳靜儀攝)

當病人面對生命危險時,醫生要在最短時間內果斷地挽救病人生命,一瞬間的猶豫可能便會錯失搶救良機。伊利沙伯醫院今年7月成立首個醫管局三維打印統籌辦事處,打印器官及組織的3D模型,以作醫生培訓、臨床應用等用途,以仿真度極高的「3D人體器官」提升醫生臨床經驗,其中緊急環甲膜切開術模擬裝置還原人體生理反應,更獲得瑞士日內瓦「國際發明展」銀獎。

當患者出現氣道阻塞,呼吸困難,面臨窒息死亡的危險時,如無法進行氣道插管術,醫生便需為他們施行「緊急環甲膜切開術」,並要在數分鐘內完成手術搶救患者生命。伊利沙伯醫院綜合模擬及技能培訓中心主管賈南雄形容,這是「生死關頭至關重要的手術」,惟該院一年亦僅有數例。醫生過往一般以豬氣管模擬訓練進行手術,但他指出,因豬氣管甲狀腺軟骨形狀與人氣管有明顯分別,加上衞生問題,訓練效果並未如理想。

有見及此,伊利沙伯醫院在2019年起以3D打印1︰1人體氣管模型,組合成緊急環甲膜切開術模擬裝置,並還原流血、釋出二氧化碳等人體生理反應,讓前綫醫生作臨床練習,以期搶救病人時,有信心在最短時間內找出環甲膜位置進行穿刺。

每個人體氣管模型成本僅約200元,裝置更獲2021年瑞士日內瓦「國際發明展」銀獎,是本港首間奪得有關獎項的公立醫院。裝置已在香港獲得短期專利權,現正向內地申請專利,至今已有約100名醫護接受模擬裝置訓練。

除培訓以外,伊院自2015年起已將3D打印技術應用於臨床及復康訓練等範疇,和心臟科、外科等各部門合作打印逾120個器官及組織模型,用作術前規劃、病人和家屬教育。

伊院亦於今年7月成立首個醫管局三維打印統籌辦事處,盼優化3D打印服務提升醫療成效。伊利沙伯醫院醫療三維打印統籌辦事處主管吳榮耀期望,日後進一步將服務擴展至九龍中聯網,促進跨專科、跨院合作,目標是每年打印120個模型。

【TOPick診症室】胃痛自行服藥止痛不知已患癌 醫生拆解胃癌徵狀與治療

HKETAPP健康台更多都市疾病影片:https://bit.ly/3cNFwr7

hketApp已全面升級,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健康、娛樂、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Video。立即下載:https://bit.ly/34FTtW9

記者:黃穎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