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帶動教育科技加速推展 全面提升電子學習成效

特約

發布時間: 2022/09/22 00:00

分享:

分享:

網上學習在疫情期間趨向普及,由幼稚園、中小學至大學皆廣泛應用,大大加速教育科技的推展。然而,如何令科技用得其所,並在不同學科發揮最大成效,一直是教育界關注的重點課題。有着重研究本地數碼鴻溝的大學教授認為,任何學習領域均可引入數碼科技作為工具,其關鍵在於能否推動學生化身自主學習者,以增加探索思考的機會。

提到教育科技,不少人會將之與近年炙手可熱的STEM教育混為一談。香港大學教育應用資訊科技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羅陸慧英教授直言,兩者其實截然不同。「相對於混合學習,STEM教育涵蓋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四大範疇,屬於具體的知識領域。學生在學習相關知識時,可能也會用上數碼科技作為工具,惟數碼科技適用於所有學習領域,並非只局限於若干範疇。」

數碼工具適用於不同學科

羅陸慧英教授特別引述歷史學習為例,指現時有很多數碼媒體,或是虛擬實境(VR)技術,皆有助教師在教學時重塑歷史場景,讓學生仿如置身其中,從而能理解數百年甚至千多年前的人類是如何生活,在學習上亦能事半功倍。

「教育科技應用得宜,在任何學科亦能發揮作用。若學校及教師能在課程中加入表演、辯論或比賽等活動,並鼓勵同學採用數碼工具,相信亦可進一步推進他們的創意思維。」羅陸慧英教授補充說。

混合學習料成疫後新常態

疫情令教育科技備受追捧,羅陸慧英教授強調,在學習上不應將數碼與非數碼工具分開,兩者應同時並存。「疫情過去後,我們是否不再需要使用數碼工具?我認為並非如此,待疫情消退,將可望為教育界提供更大的空間,選擇甚麽時候以至如何應用數碼工具,使教學更能得心應手。」 

至於何謂優質的電子學習或網上學習,令教育科技用得其所。羅陸慧英教授深信,當中的關鍵詞正在於「學習」二字,歸根究底,最重要是為學生帶來良好的學習經歷。「要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經歷,其關鍵在於設立適切的學習目標。以現時身處二十一世紀為例,教學重點已不是讓學生記得多少知識,或明白多少知識,而是他能否作為一位自主學習者,成功解決各種問題。因此, 現時我們所說的良好學習經歷,包括網上學習,正是要令學生獲得探索思考的機會!」

薯片叔叔共創社於10月8日會聯同國際科技教育教會(ISTE) 舉辦免費網上研討會,討論科技如何促進自主學習,大家有機會與來自美國及香港的教育專家們取經。參加是次峰會的人士更可免費參加 ISTE U 課程「如何善用數碼科技」。

(特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