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疹困擾】港男工傷致7成皮膚誘發濕疹陷負面心理 免費心理輔導服務支援情緒困擾【內附連結】

健康資訊 16:17 2022/09/22

分享:

分享:

患者睢先生由初時右手臂上的幾點紅疹,再慢慢擴散至整隻手和腳部以至下體,最嚴重時是7成皮膚都有傷口。(受訪者提供)

異位性皮膚炎(濕疹)是香港常見的皮膚病,每5人便有一人在不同時期患有濕疹。皮膚及性病科專科醫生陳俊彥指,此症病情反覆,患者除了日常生活受到嚴重影響之餘,其反覆發病更會令他們壓力及負面情緒大增,甚至可能產生自殺傾向。

皮膚是人體的天然屏障,陳俊彥醫生指皮膚一旦不能正常運作,致敏原和細菌就有機會入侵身體,令免疫系統產生過敏反應,導致濕疹。

任何年齡的人都有機會出現濕疹,如27歲的翟先生,約3年前在地盤工作因工受傷,其傷口更引發了濕疹。由初時右手臂上的幾點紅疹,再慢慢擴散至整隻手和腳部以至下體,最嚴重時是7成皮膚都有傷口。這嚴重情況持續大半年,並不斷反覆。

全身又痛又癢

最令翟先生困擾是全身大範圍的傷口,不斷出水又發出臭味,而且極度痕癢又痛。他說:「當時全身都是傷口流膿出血,沖涼時特別痛,冬天可以隔幾日沖涼,但夏天避無可避,那種刺痛的感覺就像千枝針插在身上,受刑一樣極難受。」即使睡覺時同樣受折磨,因為傷口流出的膿水會黏著床鋪,撕開時又是劇痛;加上痕癢難當,根本無法入睡,翌日卻仍要硬着頭皮工作。

翟先生在夏天時會用舒膚帶包着手腳外出,卻遭到路人嘲諷,飽受歧視。(被訪者提供圖片)

翟先生外出時更受盡歧視,當無可避免要坐小巴時,其他人看到他滿身傷口更會即時彈開。夏天時他用舒膚帶包着手腳外出,曾聽到路人說:「包到木乃伊般還出街」,種種嘲諷和嫌棄令他十分難受,加上病情影響工作致收入大減,經濟壓力沉重。他直言當時曾有幾次衝動想跳出窗輕生,幸好近來病情總算有所好轉。

破除濕疹誤解

濕疹患者在忍受皮肉之苦外,還要飽受歧視,進而嚴重影響情緒健康,令病情進一步惡化,變成一個惡性循環。陳醫生認為關鍵在於大眾對濕疹的眾多誤解,首先,濕疹並非傳染病,而是免疫系統受影響而引致的皮膚病,並不會傳染他人。

遺憾是不少人將濕疹與具傳染性的癬混淆,皆因兩者病徵都是痕癢、泛紅、脫皮及長期炎症性皮膚增厚等。陳醫生說:「癬由真菌所感染,是可傳染的,可透過做好個人衞生以作預防。濕疹的成因是遺傳及致敏原等引起,不具備任何傳染性,不用擔心會傳染家人或朋友。」

皮膚及性病科專科醫生陳俊彥指,大眾需要正確的濕疹信息,減少誤解才能正面對待濕疹患者。(被訪者提供圖片)

有說嬰幼兒患濕疹是由於孕婦或母乳媽媽不忌口所致,陳醫生強調這是毫無科學根據。「正確做法是餵哺母乳,孕婦服用益生菌,以及為寶寶做好補濕,均可減低嬰幼兒患濕疹的風險。」反而先天因素更值得留意,如父母患有濕疹,子女便有較高機會患上濕疹,同時有較大可能出現其他過敏症,如哮喘、鼻敏感等。同時也要注意,有機會經外在及後天因素而引發濕疹,包括清潔劑、人造衣料等刺激物;致敏原如塵蟎和某類食物,以及環境因素如季節變化等。

至於戒口方面,陳醫生認為濕疹患者不宜盲目戒口,如戒吃牛肉是沒有科學證據支持。而過度戒口亦有可能引起營養不良,影響子女的健康及成長。「家長應詢問醫生意見,才戒吃引致敏感的食物。建議濕疹患者只需按健康飲食原則,例如低糖、少紅肉、少辛辣飲食及避免飲酒、咖啡等便可。」

免費心理輔導服務

有研究指出,5成以上兒童濕疹患者感到不開心或抑鬱,有逾6成人因照顧患者而睡眠受影響;至於成人濕疹患者,亦有研究顯示其抑鬱程度與癌症患者差不多;焦慮程度更高於中風或糖尿病患者。多達44%濕疹患者曾有輕生念頭;36%更有可能曾經自殺。

兒童免疫、過敏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何學工認為濕疹有機會令患者出現抑鬱、焦慮症。(被訪者提供圖片)

兒童免疫、過敏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何學工建議濕疹患者保持平常心,不要過度聚焦皮膚問題,可多與「同路人」聯繫分享,互相支持,另外多做適量運動強健體魄兼減壓,休息充足避免熬夜;加上家人多體諒、多鼓勵,適時提出實用建議,均有助患者平靜心情,改善病情。濕疹關注組及香港過敏協會近來便推出濕疹患者免費心理輔導服務,為有需要的濕疹患者及照顧者提供專業心理及支援服務,協助他們紓緩情緒困擾及減輕壓力。

記者:劉妙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