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問題】疫情損精神健康 機構助廉價求診私醫

社會 09:26 2022/09/30

分享:

分享:

新生精神康復會督導主任林銘偉(中)呼籲市民,不要忽視精神狀況,及早就醫免惡化。(湯致遠攝)

疫情持續近3年,社交距離措施令不少人生活壓力變大,而成人出現精神健康問題趨多。新生精神康復會在疫情間推出了支援計劃,讓輪候公立醫院精神科門診的市民,可用低廉價格及早在私家精神醫生處得到支援,避免狀況惡化。從事餐飲業的呂先生2020年底患上驚恐症,搭乘交通工具都困難,幸而受惠於計劃,免負擔逾4,000元私家專科診金,情況終有好轉。

省逾4千元診金 驚恐症男好轉

有鑑於公立醫療的精神科專科服務動輒輪候長達1、2年,新生精神康復會的「精神科醫療資助及社區支援計劃」在2021年1月時展開,年滿18歲的香港居民,若正輪候公立精神科服務可以透過機構轉介,若收入低於入息中位數則可每次支付150元診金向私立精神科求助,若收入少於入息中位數的一半,則可以費用全免。

計劃受到周大福醫療基金、傅德蔭基金及施永青基金共同資助,共設有700個名額,目前已經進入第3期,有210人獲批,市民可以在今年12月底前申請援助。申請者大部分需要透過機構轉介,申請遞交後大約1周內便可以見到私家醫生,獲批個案一年可向私家診所求醫12次。

新生精神康復會督導主任林銘偉指,最新申請個案有明顯增加,按年增五成。他說今年6至9月平均每日接收大約6、7個成人申請,獲批個案中過半抑鬱症,15%為焦慮症。

免公院長時間輪候 惡化病情

他分析個案增或與疫情有關係,經濟不景氣,加上疫情反覆,政府曾收緊社交距離措施,不少行業無法營業影響打工仔,且減少社交活動多困在家,都令人精神壓力增加。他呼籲市民不要忽視自己的精神狀況、諱疾避醫,及早接受私家精神科醫生服務,能避免惡化。

呂先生今年30歲,與無業的母親共住,是家中唯一經濟來源,每月收入約1.8萬元,第4波及第5波疫情收入減至1.4萬元,壓力驟增。2020年12月的冬至日,他乘巴士突感頭暈難以呼吸,更由每周一次惡化至每日一次,乘港鐵需隔幾站步出車廂調適,「好似被箍住頸咁,半個鐘車程搭咗3個鐘頭。」最後他被轉介至新生精神康復會,8月初時見私家精神科醫生接受藥物治療,才漸好轉。

HKETAPP健康台更多都市疾病影片:https://bit.ly/3cNFwr7

hketApp已全面升級,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健康、娛樂、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Video。立即下載:https://bit.ly/34FTtW9

記者:袁澍

香港經濟日報 App

免費即時新聞

立即掃描

搶先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