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溝通】兒子離異老母親無奈被知會感鬱結 家福會提供情緒支援教長者應變

親子

發布時間: 2022/10/07 17:17

最後更新: 2022/10/12 15:15

分享:

分享:

長者們要接受「我的子女離婚了」的事實,需了解如何正回應子女的需要。(iStock)

沒有人希望出現婚姻破裂,但當夫婦一旦決定離婚,有子女的家庭,最直接會想到如何處理子女們的情緒與日後照顧等問題,卻較少人會念及雙方父母的感受。

香港家庭福利會去年底推展一項名為賽馬會放晴.再「喜」航多元家庭支援計劃,內裏多種服務中,除了各式夫婦、親子等關係輔導小組外,對長者父母的情緒支援亦有照顧到,希望能提供對整個離異家庭的全面支援。

家福會社工羅明珠表示,此家庭支援計劃得到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為期3年,初步已運作了一年。「香港多年來的家庭離異數字不斷上升,加上再婚重組家庭的數目也不少。要幫助不同形式的家庭問題,需要多元化的支援服務。」

她續道,夫婦關係破裂,對整個家庭來說是一大打擊,無論是家長和子女都要面對很大的壓力,更多時會讓孩子有「夾在中間」的感覺,讓孩子感到高度壓力,容易造成心靈創傷。這時若尋求社工的協助,都會建議父母雙方需保持合作關係,這是降低孩子心理衝擊的其中一法。父母要以孩子的需求為中心,清楚而堅定的讓孩子了解:「爸爸媽媽對你的愛不會改變。」

我的子女離婚了

家福會一直以「兒童為本」的角度、重建家庭和諧為目標,計劃在過去一年的小組、講座、活動等主題,皆圍繞着放晴.再「喜」航的方向前進,並先從離異父母自身處境開始。「他們先要接納自身的情緒和壓力,要學習如何釋放負面情緒,其實相當不容易。但他們要明白,處理好自己的問題後,才會懂得回應子女和父母的情緒。」羅明珠解釋。

家福會社工羅明珠 (左)、賽馬會放晴.再「喜」航多元家庭支援計劃社工陳淑程 (右) 。(郭秀芳攝)

她補充,離異不單帶來情緒困擾,還會影響往後對人和世界的信任,也可能勾起兒時不快的回憶。「要從一段受傷的關係中復元,已經需要花費不少時間和心力,學習先與自己和解,往後的人生才可以走得更遠。」

在離異過程中,往往最遲得知狀況的是雙方的父母,也是孩子們的袓父母輩。「是的,大部分長者父母都是『被通知』子女離婚了,長者們的無奈可想而知。他們面對子女離異,固然心痛,同時隨之而來的,可能是要肩負照顧孫兒的責任,亦因此需要面對新的家庭角色挑戰和分工等轉變。」

家庭支援計劃社工陳淑程亦認同,祖父母們的感受最易被忽略,她說這些長者會覺得自己最「無用」,有些更會責怪自己,產生負面情緒不在話下。「始終婚姻不全是兩個人的事,長者父母也需要情緒上的關顧和幫助。我們除了希望可以支援老人家的情緒外,還希望能夠透過共享親職的各式小組活動,協助袓父母學習何謂共享親職的價值與概念,建立和平理性的合作夥伴關係,和子女、前女婿或前媳婦協調共同教養孫仔女,好讓孩子可以在兩個雖分開但融洽的家庭中成長。」

有同路人不孤單

有份參與袓父母支援小組的婆婆阿卿,便以過來人身份表示自己某天偶然在中心見到此計劃的單張,覺得能對自己有幫助而來參加。

卿婆婆坦言知道兒子離婚是「被知會的」。「那時聽到兒子說已決定和新抱離婚,最初都不想相信、不想接受,不斷問長問短問點解。後來當自己稍為冷靜下來,只覺得自己不開心,就是覺得自己甚麼也幫不到他們。」

這種自責亦困擾了她良久。「後來看到宣傳單張,原來中心有這些為長者服務的小組,覺得搵人幫下自己都好。」記者問她不會覺得家醜不想外傳?「都有點的,但我當時又真的想同人傾下偈,要釋放下壓力。」她續說。

她參加了講座後,才發現不是只有自己一個,同樣有相同處境的長者們,大家在小組中亦願意分享自己的心情和難處。「我有一個孫仔要照顧,在小組中學識了要怎樣和孫仔溝通,要向他說爸媽雖然分開了,但仍然愛錫他,而我亦都是愛他的嫲嫲。」

點擊圖片放大
+3
+2

最令卿婆婆開心的是,她會和兒子說自己在上小組時學習得來的知識。「阿仔有次主動和我說都想試參加中心的講座活動,我實在有點喜出望外。」

生命影響生命,尤其親如家人更能互相影響,陳淑程姑娘亦樂見計劃可以做出成果。她最後補充,不少經歷過離異的人,都會願意期待再有個伴侶,如何再接受一段新的關係、再重塑家庭過程中,實在挑戰重重,而這個計劃同樣有此方面的支援。

(賽馬會放晴.再「喜」航多元家庭支援計劃、查詢:8100 8020,離異家庭支援服務熱線: 家福中心 2465 6868)

記者:郭秀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