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能量】潘宗光低調行善17年助內地窮學生 學佛體驗出家獲星雲大師特許免剃頭
發布時間: 2022/10/19 15:41
最後更新: 2022/10/23 10:10
科學講求理性,佛學則重感悟,兩者表面看似各走極端,卻同樣令潘宗光教授着迷且鑽研其中。今年已82歲的潘教授,卸下校長之職展開退而不休的生活,眨眼已14年。今天的他無事一身輕,穿一身素色唐裝上衫,笑容慈祥,儼如一位淡泊世情的佛門前輩。
最新影片推介︰
28年前,香港理工學院升格為大學,易名香港理工大學,當中的主要推手便是時任校長的潘宗光教授。漫長的18年任期內,教授將理工大學發展成一所應用型大學。「當時的工作很繁重又複雜,要將一間學院打造成一所大學,當中涉及很多變革,要面對的阻力也很多。因為大學不似一般機構,平常公司中老闆最大,他想怎樣,下個命令讓員工執行就可以,但大學不可以。」
「大學是個很特別的地方,因為集中了很多高級知識分子,再加上充滿理想的大學生,人人都有自己的理念、抱負,所以政策不能強推,必須要有雙向的溝通、了解。」當年做校長,潘教授看重和教職員以及學生的溝通,時時與他們交流,希望了解大家的想法。「我很著重諮詢渠道,和學生會的幹事、會長,或教職員代表等常常見面,較嚴肅的、有議程的不少,非正式的對談更多。」教授再笑笑補上一句:「唔嚴肅時更加傾到嘢!」
應酬取消促結佛緣
「佛家教我換位思考,從別人角度看事情,讓我學懂做一個為老師和學生設想的校長。」從一位前理工大學校長口中說出來,別有一種玄妙感。一說起佛學,潘教授即雀躍不已,仔細道來自己與佛結緣的那天:「說實話校長應酬也多,晚上不時有活動要出席。我91年做校長,那是發生在第二年的事。有一天晚上,原來的應酬臨時取消了,我忽然有了一個晚上的空閒。當時仔女在外國讀書,太太又正好去了加拿大探父母,剩自己一個。」
就在那個當下,教授發現書桌上有一張宣傳海報,正是當晚由一位醫生主持的佛教講座。「我心想這麼有趣,醫生講佛學?既然有時間,就即管去聽聽。」
潘教授說到這裏不禁感嘆:「這就是緣份。我當晚一聽,覺得很震撼。過去我對佛教完全不認識,一聽才發覺這麼有意思!」講座後教授更追著作為講師的陳家寶醫生,向他請教。「結果他介紹了一大堆佛學的書籍給我。」一個意料不到的晚上,讓潘教授從一位天主教徒,毅然轉為一位佛教徒。
曾為太太信天主教
「我從小讀的學校是基督教背景,雖然會上《聖經》課,而且天天早課聽牧師講道,但自己沒有甚麼想法,可以說是沒有震撼到我。後來認識了太太,她是天主教徒,我便跟著她一起到聖堂,信了教。但其實說真的,我信教只是因為『老婆要我信所以信』,並不是真心相信。」教授笑笑後「自首」,坦言「咁樣唔太好」。
退下校長之職後,潘教授更專注於佛教修行和推廣,將其視作人生另一階段的重要任務。「香港的上層社會大多是基督教或天主教徒,不只是現在,90年代初更是,佛教徒非常少,或明明是卻不太會表明,感覺很孤單。我接觸後覺得非常合乎自己的性情、想法,便公開支持,大家會驚訝校長居然是佛教徒,也令佛門中人很高興,主動來找我。」教授笑言因而促成他的首次,也是唯一一次「出家」體驗。
「別人為我介紹星雲大師,星雲大師很好,邀請我到台灣高雄的佛光山參觀講道,我覺得非常好。然後那年暑假,我便再到佛光山參加一個為期7天的出家體驗。」平日在大學帶領眾師生的校長,竟然興致勃勃跑到台灣體驗出家,可想而知教授當時學佛心切。「那是讓信眾體驗出家人生活的短期活動,電話不能帶進去,要斷絕與外間的聯絡,男信徒的話更要剃頭,女則不用。」
退而不休弘揚佛教
「當時我一聽到要剃頭,馬上耍手擰頭說『哎呀,咁我唔制啦』,因為開學後見到老師、學生,怎樣向他們交代?很難向他們解釋校長剃了頭呀!」本以為這次體驗就要因而泡湯,沒想到教授獲准豁免。
「星雲大師很慈悲,他對我說:『這只是一個習慣,若果你有你的原因不能剃,那就不剃罷。』」教授說起將近30年前的這件往事,合不攏嘴,續道:「那一次有700人參加的短期出家,男士300人、女士400人,300個男性中,就我一個信眾沒有剃頭。」
潘教授鑽研佛學日久,不只學習佛教中的教義,更注重修行。「學習佛教第一要對其有基本的學問,第二是要有修行。」教授強調:「光懂得學問不足夠,更重要的是要修。若一個人深入研究佛學,讀至博士,那也只是一位佛教學者,而非佛教徒。」
對潘教授而言,修行既是日常生活中的打坐、禪定,亦是服務社會、弘揚佛學。「精進基金是我和太太一起營運了17年的一個非牟利慈善組織,資助內地貧困大學生。」低調行善,高調弘教,退休多年來,教授已先後出版了多本佛教書籍,包括《心經與生活智慧》、《佛教與人生》、《心經與現代管理》、《感恩這一課》、《佛教與科學》等。
「其實退休這個詞語很得意,是指從現在的職業、崗位上退下來,但並不等於不做事。有些人選擇退休生活甚麼都不做,盡情吃喝玩樂,但對我而言卻是人生另一階段的開始。」
記者:王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