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育兒】林子善減工作見證兩歲女兒成長 寵女暖爸:品格較學識更重要

育兒資訊

發布時間: 2022/10/24 17:49

分享:

分享:

子善很感謝太太為他十月懷胎誕下女兒,讓他有機會學習如何做一位好丈夫及好爸爸。女兒樣子跟太太是餅印,子善說像看見太太的「二次成長」。

看林子善的Facebook,9成內容跟兩歲十個月的女兒林以晴(Jasmine)有關,包括記錄女兒開心踩單車、學大人以紙巾扮面膜做Facial、第一天上幼稚園等,相片及文字都充滿父愛。子善更把湊女的任務放在首位,寧捨棄一些工作機會,換取見證女兒的成長,還培育女兒成為一位願意助人及有同理心的女孩子,因他認為品格較學識更重要,可以受惠一生。

這是筆者跟子善第二次做訪問,第一次是4年前以商業角度了解他當時經營的龍鳳冰室,還未成家立室的他談起生意經滿懷大志,似乎想建立飲食王國。今天做這個親子訪問,全因他身份有變已成人夫及父親,更為專心照顧女兒賣掉冰室股份,他認為這決定是值得。「女兒一出世便出現黃疸,當時很擔心及無助,更體會到人生的脆弱,覺得父母給孩子四肢健全身體無病無痛,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所以當時為了有更多時間陪伴女兒,便推掉所有工作全力湊女。」

子善每天跟女兒一起,見證著她的長大,不時被女兒的窩心事弄到感動流淚。「女兒四、五個月大,有晚我攬住她準備一起瞓,她不斷用手仔摸住我心口不停說話,像同我講上一世的事,當刻我好感動及不斷流眼淚。」

一家三口,樂也融融。(被訪者提供)

另有一件感動事,子善現在說起仍然眼濕濕。「有一次我拍完戲回家,她見到我好開心。第二日早上我出去開工,她起床後發覺不見我,便在屋企周圍搵,當時我透過閉路電視見到這個畫面,感覺很窩心。

放手讓女兒面對挫敗

女兒在2019年尾出生,滿月之際疫情剛爆發,當時子善很少帶女兒出街,曾試過整個月足不出戶,間中出外只是與爺爺嫲嫲飯聚,相當深閨。

他說:「女兒出世撞正疫情,無可避免影響她的學習,但始終健康是最重要,惟有自己及太太在家教。」

疫情反反覆覆,子善亦間中讓她上Playgroup,今個月女兒踏入人生另一階段,正式入讀幼稚園。「我為女兒選了一間本地幼稚園,純粹因近屋企,行8分鐘便到。」

子善沒有為女兒選名校,因他認為家長跟學校維持緊密關係才最重要。「我覺得好學校都有機會出壞學生,壞學校都可以教出好學生,其實讀甚麼學校並不是重點,只要家長跟老師及校長好好溝通,了解孩子在學校的情況才重要。」

子善不用返工的日子,一定在家陪伴女兒。(被訪者提供)

子善亦不會把教導仔女的責任轉嫁給學校,認為雙方應要相輔相成。「試想一班有二、三十個學生,由一位老師看管及教導,壓力十分大,故此家長及老師要分工,老師負責小朋友知識,品格及行為應由家長管教,大家通力合作。」

女兒的品行,子善自小已培育。「知識是重要,但我更着重品行,因一個人的處事態度、待人接物、禮貌、同理心及對長輩的態度,都足以影響一生人的發展。我父母自小便着重培育我的品格,所以我雖然讀書不太好,搵錢不多,但多年來我身邊都有很多像菩薩般心腸的好人幫助我,所以我十分認同:『我對人好、人會對我好』,這是不變的定律。」

女兒年紀還細,子善不會對她長篇大論講道理,認為言教遠不如身教。「幼稚園老師說女兒上課時,見隔離同學未有把椅子放回原位,便主動幫手做;她見同學喊會上前安慰。其實我跟太太並沒有教她這樣做,可能是基因強大吧!我很開心女兒跟我及太太都同樣樂於助人。」

子善笑說女兒像自己的性格,其實很易被人傷害及利用,但從正面角度看這是寶貴的學習機會。「小朋友在成長中必須有一些經歷,在生命不受到威脅及安全情況下,做父母應放手讓孩子面對一些困難及挫敗,經一事長一事,這樣才會真正成長。」

子善的圈中好友都很愛錫他的女兒,更定時會聚餐。(被訪者提供)

父母總對仔女有期望,子善說自己沒有特別要求,一切順其自然。「我不求女兒要成為一個偉人,就算能力所限未能貢獻社會亦不重要,但就不能連累社會及傷害別人,要做一個善良的人。」

見證女兒成長是無價

子善更說自己並非虎爸,不用女兒成為碩士或博士,因日後在社會工作,正向的心態是最重要。「其實我身邊很多朋友讀書不好,但都可成為成功人士,全因他們勤力及有責任心。我希望女兒要抱着這個心態,她喜歡彈琴或跳舞,便不能有玩玩吓的心態,一定要堅持下去。我小時候父母知道我喜歡唱歌及跳舞,都願意花錢栽培,雖然未至於學得爐火純青,但我一直不放棄堅持學習,總算是有個底,絕對有助我演藝事業的發展。」

點擊圖片放大
+7
+6

自女兒出世後,子善減少工作量,收入大減,但他認為是值得。「金錢當然是重要,但人生並不是只向錢看,我能陪著女兒成長及見證她無數的第一次,絕對是無價,用錢也買不到。我現在可以接送她放學,跟她一起瞓晏覺及食晚飯,現在她很黐我,我十分珍惜這段美好時光。」

子善亦深明自己是一家之主,他笑說當自己戶口接近「乾塘」時,便會找經理人替他接工作幫補生活。

一家三口相處融洽,會否再為家庭多添成員呢?「由於工作量減少,養一個已有點吃力,所以暫時未有計劃再生第二個,雖然很多朋友常鼓勵我生多個讓女兒有伴,但生小朋友是講緣份,並非生暗瘡般話生就生,故一切隨緣,不作強求。」

記者:招美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