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便習慣】大便時間不宜超過7分鐘 醫生教健康排便5大原則
▲ 大便時間不宜超過7分鐘,醫生教健康排便5大原則。(iStock圖片)
去廁所都大有學問!不少人排便後會使用濕紙巾擦拭,但清潔過度可能會引致肛門痕癢等問題,台灣大腸直腸外科醫生鍾雲霓近日在Facebook專頁發文,分享有關排便及肛門、私處清潔的5大原則。
1.由前往後擦,勿由後往前擦
鍾醫生指出,女性生理上,肛門和陰道、尿道是鄰居,由後往前擦,有機會將糞便中的細菌往前帶到尿道周邊。
有些女患者的痔瘡長期脫垂、甚至將內黏膜翻出肛門、終年濕黏,這時候便應該考慮處理痔瘡問題。
2.濕紙巾未必適合每個人
肛門痕癢時,不要用任何私處潔膚液、肥皂或沐浴乳清潔,因為會愈洗愈乾,容易讓皮膚受傷,濕紙巾或濕廁紙非常方便,但如果使用了一陣子之後,感覺肛門痕癢,應考慮是否適合自己。
鍾醫生表示,再好、再天然的成分都有機會引起部分人過敏,如想濕擦又擔心濕紙巾不合適,建議可用廁紙巾沾水。
3.痕癢可能是皮膚太乾或洗得太乾淨
不少病人本身有過敏性鼻炎或異位皮膚炎等過敏體質,每當轉季或天氣較乾燥時,肛門便會痕癢,並誤以為是清潔不乾淨,於是陷入過度清潔、愈洗愈癢的循環。
鍾醫生表示,肛門的皮膚像稚嫩的嘴唇,有點濕潤、有點油脂,當肛門特別痕癢時,如廁後可用溫涼水清洗、輕輕按乾,避免對皮膚造成傷害,清潔後可塗抹凡士林。
4.勿在馬桶上蹲坐超過5至7分鐘
調整如廁的姿勢,有助在7分鐘內順暢排便。鍾醫生建議在腳下墊一個有高度的凳子,讓大腸轉彎時的曲度被拉直,會較易排便。當排便愈順暢,肛門便不會腫脹、有異物、脫垂。
她又舉例,無論是一天大便三次,還是三天大便一次,都是正常的,切勿為了跟隨別人的排便頻率而蹲坐馬桶。
5.如經常要用力排便,可能是便秘
沒有便意,且持續幾天未排便時,可多攝取容易帶動便意的非水溶性膳食纖維,藉由纖維增加糞便體積來刺激腸壁,有效幫助排便。當有便意,但糞便硬、無法排出時,則要改為多攝取水溶性膳食纖維,增加糞便內含水的膠狀成份,亦為腸道好菌提供足夠的養分運作,有效軟便。
內容獲授權轉載,原文刊登於Facebook專頁「痔瘡手術女醫師-鍾雲霓」。
同場加映:12種高纖食物預防大腸癌





hket App已全面升級,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健康、娛樂、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Video。立即下載:https://bit.ly/34FTtW9
hket App儲積分換獎賞:https://bit.ly/3ClEy1R
責任編輯:羅嘉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