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科研】中大開發磁控螺旋微機械人 助治療中耳導管菌膜感染

社會

發布時間: 2022/10/27 18:05

分享:

分享:

中大跨學科研究團隊合作開發出「磁控螺旋微機械人」系統,治療中耳炎患者的中耳導管菌膜感染。(中大提供)

中耳炎是常見的小兒感染,不少兒童因此出現中耳積水,嚴重更要使用中耳導管置入手術治療,但卻容易令耳朵產生的分泌物會形成菌膜,阻塞導管,甚至造成反覆感染。中文大學跨學科研究團隊合作,研發「磁控螺旋微機械人」系統,以螺旋形微型機械人為基礎,結合機械臂輔助的磁控遙距驅動及內窺鏡遞送和觀察,清除中耳導管的菌膜,可以無痛、無損的方式進行治療。

中耳積水的現象一般可在數週內消退,但若情況持續,則需要手術治療。醫生會在患者的耳膜中置入導管,以抽出中耳積水。但當積液隨時間黏附在中耳導管上,形成細菌菌膜並造成阻塞,會導致反覆感染,故外科醫生需利用機械工具配合內窺鏡,為病人清除菌膜或更換導管,但由於耳道狹小曲折,程序需由具經驗的醫生進行,否則可能令耳膜和聽小骨受損。

中大醫學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系助理教授張慧子說,耳管感染是中耳炎患者置入中耳導管後常見的後遺症,目前仍欠缺有效的解決方法。為了抑制菌膜生長,病人需要長期使用含有抗生素的滴耳藥水,但有機會衍生細菌耐藥性,令療效愈來愈差另此外,被菌膜堵塞的導管需要通過手術頻繁更換,令病人的醫療負擔及痛楚增加。

有見及此,中大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與中大醫學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系的專家共同研究,並開發磁控螺旋微機械人系統,以助清理菌膜,並降治療程序的複雜性。系統結合螺旋形微型機械人、耳道內窺鏡、機械臂輔助磁控單元及導管技術。醫生先利用內窺鏡配合導管,將螺旋形微型機械人置入中耳導管,以磁力驅動微型機械人在管道內快速旋轉移動,藉此刮除耳道導管內的菌膜和殺死當中的細菌。

統以螺旋形微型機械人為基礎,磁控遙距驅動及內窺鏡遞送和觀察進行。 (中大提供)

中大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教授張立指,螺旋形微型機械人具有機械和化學去除菌膜的能力,能夠以無痛、無損的方式進行治療。中大醫學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系副教授陳英權表示,團隊曾在人體標本上進行試驗,刮除患者耳道導管上的菌膜,效果理想,相信可助簡化現有的治療程序,減輕病人需要重復更換導管的生理和心理負擔。他又說,現階段需要進行更多安全及穩定性的驗證,以確立臨床應用的可能性。

參與是次合作研究的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李光前醫學院院長、中大榮休講座教授沈祖堯說,是次研究是一個重要的突破,將機械和化學研究技術結合,不但將有助清除中耳炎耳管菌膜,更具潛力廣泛應用於其他置於體內、有可能產生菌膜感染的醫療儀器。

此項研究獲研究資助局、創新科技署、周毓浩創新醫學技術中心、中大天石機器人研究所、香港中文大學–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機器人與智慧系統聯合實驗室,以及InnoHK創新香港研發平台的醫療機械人創新技術中心支持開展。

HKET APP健康台更多都市疾病影片:https://bit.ly/3cNFwr7

hket App已全面升級,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健康、娛樂、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Video。立即下載:https://bit.ly/34FTtW9

責任編輯:黃悅晴

香港經濟日報 App

免費即時新聞

立即掃描

搶先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