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疹病人長期服藥 免疫力下降易染疫

特約

發布時間: 2022/11/14 11:30

最後更新: 2022/11/14 11:48

分享:

分享:

一個疫情,打亂了不少人的計劃。有嚴重濕疹病人一直靠口服藥控制病情,但長期用藥令免疫力嚴重受挫,疫情期間緃然已格外留神,嚴控防疫措施,最終也患上新冠肺炎,可能身體較弱,即使病後也無法短時間回復狀態,間接影響濕疹病情,形成惡性循環。所以,在選擇治療時,也要因時制宜,考慮藥物安全性,是否適合長期使用。

Joan一直患有嚴重濕疹,病發時皮膚會痕癢至無法集中精神,而且很難入睡,影響上班表現,病情也令她情緒大受困擾,曾一度出現抑鬱焦慮,到頭來又影響皮膚。Joan本來愛打扮,但外露的皮膚出現紅腫、脫皮、出水,夏天時甚至異味,別說扮靚,就是朋友約她外出吃飯,她都怕得不斷找藉口推辭。

她以往一直服用傳統抗免疫系統藥物,但遇上空氣質素差、溫度濕度改變,又或者遇上壓力,但容易病發,加上服藥後免疫力較之前下降,第五波疫情時,儘管已做足防疫措施,足不出戶,最終也不幸感染了新冠肺炎。

香港大約有兩成濕疹病人,他們會用照紫外光燈、服抗免疫系統藥物或生物製劑控制病情。事實上醫學界近兩年因為疫情關係,的確減少了使用抗免疫系統抑制劑,以減低病人感染新冠肺炎的風險及出現嚴重拼發症的機會。事實上,服用抗免疫系統藥的病人,感染其他細菌、病毒、真菌等的機會也會較高。另外,病人亦要定期抽血檢查,以監察肝腎及白血球是否有長期受此類藥的副作用影響。

那麼,餘下來仍有其他治療選擇嗎?

近幾年醫學界解構了治療濕疹的機制原來與基因有關,那是T淋巴細胞失調因受與濕疹有關的發炎因子影響,新一代藥物能集中阻隔某幾個與濕疹有關的發炎因子,能有效改善病情,同時沒有影響免疫細胞,不會再出現之前的副作用。

一般來說,半數人使用藥物後有療效,才算合格。在中度至嚴重濕疹病人中,相比照紫外光燈及服用抗免疫系統藥物,生物製劑有更佳治療效果,10 人中有8至 9人合格。至於食藥抑或打針好,最好與醫生商討,就每個病人的情況訂出個人化的治療方案。

皮膚科專科醫生陳俊彥 皮膚科專科醫生陳俊彥

(特約)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