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傑出學者】中大學者研有機催化劑助加快製藥 獲裘槎優秀科研者獎 

社會

發布時間: 2022/12/14 12:00

分享:

分享:

化學系教授楊英洋(左)及物理系教授李泉獲得裘槎優秀科研者獎。(陳國峰攝)

裘槎獎基金會上周舉行頒獎儀式, 9名來自4間大學的科研學者獲獎。香港中文大學有2名學者分別獲得2022及23年度的「裘槎優秀科研者獎」,其中中大化學系教授楊英洋計劃開發更具彈性的有機催化劑,以助加快藥物、燃料等生產效率;物理系教授李泉則結合現有測量技術及金剛石量子傳感測量平台,有望可觀察活細胞的生物力學。

傳統藥物的合成過程需要催化劑加速合成,但催化劑多數含有重金屬,對環境造成污染,故業界近年設計出多種有機催化劑。中大化學系教授楊英洋曾研發一系列新型有機小分子催化劑,應用於生產藥物中間體,並用於生產抗流感藥物、抗真菌藥物等。

他形容,有機小分子催化劑有如機械人,可利用其「機械臂」將化學分子結合;但由於不同化學分子需要特定的「機械臂」才可結合,故每次合成工序都要繁複地測試,以找出最有效的組合。為加快合成工序的效率,楊英洋研究利用非共價鍵的相互作用,於催化劑設計上加強彈性,有助提高新型藥物研發等的生產效率:「藥廠研發要經過漫長的階段才找到有用的合成結構;藥物研究研發點先可以加速?更關鍵係點樣做好藥物中間體,如果可以好有彈性咁做,就有希望可以加速新型藥物嘅研發。」

楊英洋將利用非共價鍵的相互作用,設計具彈性的有機催化劑。(陳國峰攝)

另一名獲獎學者是物理系教授李泉,其團隊早前成功開發一套基於金剛石(即鑽石)的量子傳感技術,可透過觀察金剛石的光學訊號,對不同材料進行力學研究。李泉說,現時測量單細胞力學的常用方法為原子力顯微鏡壓痕測量技術,透過在材料上施加力度令其變形,去觀察其力學;但有關技術未能準確分辨出,變形是源於施加的力或是活細胞自身的活動。

李泉說,團隊研究結合有關測量方法及金剛石量子傳感測量平台,相信可更準確地研究活細胞的生物力學。她稱,目前只屬基礎研究階段,研究成果或可用協助增進對細胞力學的理解。以癌細胞為例,李泉說,當細胞在病人身體內轉移時會變形,「了解細胞嘅原理,先可以知道點樣去醫佢。」她相信,研究日後可能為癌症療法、納米材料力學等提供新方向。

物理系教授李泉正研發給合原子力顯微鏡壓痕測量技術及金剛石量子傳感的測量平台。(陳國峰攝)

HKET APP健康台更多都市疾病影片:https://bit.ly/3cNFwr7

hket App已全面升級,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健康、娛樂、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Video。立即下載:https://bit.ly/34FTtW9

記者:黃悅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