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年開啟】張舉能指法庭判決無可避免產生政治影響  不意味裁斷爭議屬政治決定

社會

發布時間: 2023/01/16 18:24

分享:

分享:

二○二三年法律年度開啟典禮。林宇翔攝

2023年法律年度開啟典禮今(16日)於疫情下首度重回香港大會堂舉行。終審法院首席法官張舉能在愛丁堡廣場檢閱香港警察儀仗隊後,在香港大會堂致辭時指,法院的職能不是作出政治決定,只有當某項政策在訴訟中被質疑是否符合《基本法》或《香港人權法案》,法庭才需扮演其角色,聚焦當中的合憲性,又指法庭的判決有時會產生政治影響,但並不意味法庭在裁斷爭議時所作的是政治決定。

張舉能指出,維護基本權利是法院的職能,亦是香港法治重要一環,對於這些重大的基本權利,法院必須小心翼翼地加以捍衞。張又指,大部分基本權利都並非絕對的權利,在顧及公眾利益下,基本權利可予以相稱的限制。至於基本權利受限於對法庭具約束力的法律,法庭須依循有關法律。

張讚揚法官在處理一些備受公眾甚或國際注目的案件時,均發揮高度專業精神,不論是否《港區國安法》指定法官,都依據席前證據,盡其所能忠誠地引用相關法律判案,值得特此予以充分肯定。

張又指,法庭在審理大部分案件的工作是詮釋及應用成文法律,當中因應情況給予成文法律與時並進的詮釋,但大前提是符合立法原意,法庭斷不可以此作為立法機會。

張指,同樣地,法院視為「活的文書」的《基本法》條文,亦可因應情況所需,獲賦予切合現時情況的涵義。然而,有見其憲法地位及重要性,法院在給予《基本法》作為「活的文書」的詮釋時,會格外審慎。張認為,法院不能僭越《基本法》賦予其他機關的職能、權力或管轄權,或試圖行使未獲賦予的司法權。

張強調,法院的職能不是作出政治決定,只有當某項政策在訴訟中被質疑是否符合《基本法》或《香港人權法案》,法庭才需扮演其角色,聚焦當中的合憲性,張又指,法庭的判決有時會產生政治影響,但並不意味法庭在裁斷爭議時所作的是政治決定。

張重申,法官執行司法工作時須摒除個人的觀點,司法誓言規定法官必須忠誠引用法律,個人觀點和偏好並非考慮因素,故若有充分理據,絕對可以批評法庭或法官錯誤引用法律,但不能基於不喜歡或不同意而對法官作出批評。

張指出,其中一種對裁決常見的批評,源自批評者未能理解很多爭議涉及不同的權利。張認為,不少法律爭議,尤其是背後涉及社會、經濟或政治議題者,牽涉各種對立的利益,法庭裁決時須全面權衡,故判決結果未必令任何人滿意。

記者:梁錦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