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醫生】不捨病童只能呆望天花板度日 仁醫推動兒童紓緩治療獲人道年獎

醫生診症室

發布時間: 2023/02/01 00:00

分享:

分享:

不捨病童只能呆望天花板度日,仁醫推動兒童紓緩治療獲人道年獎。

活著的意義是甚麼?榮獲2022年度紅十字會人道年獎得主之一的陳昌煒醫生,自行醫以來便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陳醫生曾見過不少身患嚴重疾病、長期臥床的病童,每日只能望著天花過日子;病患家人則每日愁雲慘霧,以淚洗面地渡日。儘管明知病童身上疾病已難以治癒,作為一位兒科醫生的他,仍不斷苦思自己是否可以為他們做多一點事?而這個問題似乎在2017年終於找到答案,於是他就與一班志同道合的同事,在這年成立了香港兒童紓緩學會。

最新影片:

陳昌煒指不少重症病童的共通點,除了是長期需要倚賴身邊人照顧起居飲食外,他還留意到病者的父母或照顧者,其實亦正在承受莫大壓力。當他們的小孩被宣判患上不治之症時,他們的人生亦彷似被判死刑般,自此之後,無論小孩還是父母,均鮮有笑容。因此,陳昌煒萌生推動兒童紓緩治療服務,期望可向這群無助的病童及家長伸出援手,與他們同行,希望家屬知道在困難的道路上,他們並不孤單的同時;亦讓他們了解生命的意義。陳昌煒強調:

重要的不是生命中有幾多日子,而是你的日子有多少生命。

陳昌煒回憶曾遇到一個家庭,家中有三兄妹,但當中兩位哥哥因患上罕見遺傳病,致身體機能嚴重退化。他們的家人見證著兩小兄弟由活潑好動,到後來四肢無力,不能走路,自行進食,繼而失明失聰等情況,但父母在兒童紓緩學會的協助下,仍然努力使兩小兄弟有一個正常童年,如帶他們外出旅行,儘管過程中非常疲憊。兩小兄弟大約在10多歲,便先後離世,不過其父母亦坦言正正因為自己已經盡力照顧,亦有相當多的家庭回憶,故已感無憾了。

陳昌煒指父母面對白頭人送黑頭人,那份痛心,相信是不足為外人道,而紓緩治療服務的介入,則正正可助他們息懷。除了在小兄弟在生時,儘量為病者減輕痛苦,為家屬們打氣;又在他們死後,協助他們舉辦一個別開生面的葬禮,讓家屬們可以好好向死者送別,以減輕哀傷。大哥葬禮當日,其家中只有5歲的妹妹,在治療師的陪同下,亦懂得非常乖巧地與哥哥道別。

點擊圖片放大
+3
+2

究竟什麼是兒童紓緩治療?陳昌煒指以往大眾一聽到紓緩治療便誤以為等同放棄治療,因此十分抗拒。他澄清指其實兩者並沒有矛盾,因接受紓緩服務的病童,同一時間亦會繼續接受常規治療。一般而言,紓緩服務主要包括實務性及情緒性兩大層面,前者除了會為重症病患於餘下日子盡量減少身體上痛楚外,亦會協助照顧者去解決日常問題,如提供醫療器材資訊,甚至提供經濟援助;後者則主要對患者及其家人提供情緒支援,還他們明白死亡及如何過渡哀傷,總括而言便是提高兒童的生活質素,以及對家庭的支援。

hket App已全面升級,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健康、娛樂、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Video。立即下載:https://bit.ly/34FTtW9

hket App儲積分換獎賞︰https://bit.ly/3ClEy1R

記者:容惠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