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能量】工傷覺醒不甘被廚房困住人生 廚師耕耘廿載追夢成書畫家

休閒消費

發布時間: 2023/02/02 12:31

最後更新: 2023/02/12 21:54

分享:

分享:

為了成就自己的第二生命書畫藝術,可以有幾盡?郭洪球從廚師耕耘廿載追夢成書畫家的歷程絕不簡單。

「窮風流、餓快活」,別看輕這六個字的力量,這種自嘲式哲學,往往能令人在逆境中撑起人生。過了耳順之年的書畫家郭洪球,站在屯門大會堂演奏廳的舞台上,搦筆蘸墨直往展板丈二宣紙即席寫畫,台下觀眾莫不屏息,在箏蕭樂韻的推進下,視覺聽覺彷彿飄進了水墨大觀園……然而,誰又會想到,這雙藝術巧手的前半生,就待在餐廳廚房切切炒炒,揮鑊剷煮菜式。今日,郭洪球夥同三位書畫家,在香港中央圖書館舉行「禪在書畫」聯展,並義賣部分書畫,捐贈能仁專上學院教育基金。

最新影片推介:

廚房佬這個身份,郭洪球從不諱言,從廚房佬轉型成書畫家,卻是個血淚交織的故事。「工傷後遭投閒置散,再撞正『沙士』,四十多歲壯年失業,兩個兒子,一個讀中學、一個幼稚園……自己往後的人生該如何走?」那年夏夜,他坐在公園裏思前想後,忽然覺醒。

郭洪球壁上作畫,丈二亦揮灑自如。(葉翠華攝)

從點心仔到書畫家

左思右想,他決心豁出去開拓自己的書畫生命,拿著微薄的遣散費,在商場租了個小舖位,日間招生教授書畫,晚間四出打散工應付家庭開支,不管是夜巿伙頭、酒樓通宵洗地氈也照做,清晨回家眠一眠,又開始一日循環。「那年頭,每日慳住只咬兩個麵包充飢,見盡人生百態,比戲劇更荒誕,但我知道自己為何而活,因此能夠忍受任何艱苦的生活。」如此這般,持續了好幾年。

從只得一個學生,到幼稚園畫班、不同團體的成人書畫班;從在屯門大會堂辦第一個展覽,坐足八小時僅寥寥幾個的參觀者,到現在成為聯結屯門區及港九多個畫會的展覽盛事,並出走澳洲、北京、韓國等地參展,2021年,郭洪球更獲授予國家高級美術師的名銜。

點擊圖片放大
+9
+8

1979年,郭洪球從廣東惠州來港定居,第一份工,就在粉嶺藝苑酒樓做點心仔。來港前,他曾在惠州工藝廠打工一年,專職畫花瓶圖案;未學過繪畫的他,搦起筆就能畫得似模似樣,廠長更指派他做示範。那時,月入18元人民幣,拿著第一次支薪,首次離家外遊上廣州,踏足廣州美術學院,剛巧得睹李鐵夫暨學生作品展。

郭洪球說,看罷即驚為天人,對其畫作色彩鮮艷而帶蒼茫的印象,一烙心間難退卻。李鐵夫乃中國油畫第一人,曾隨孫中山革命,後定居香江,與香港畫壇壽星「十萬山人」孫星閣有「芋薯之交」的佳話;而郭洪球與「十萬山人」也有過數面之緣,「友人李國泉(篆刻家,曾應港府邀請參與大嶼山饒宗頤木刻『心經簡林』之製作)帶他前來我任職的餐廳探班,我煮了窩煲仔粥給他品嘗,我們也可說有段『煲仔粥之交』。」郭氏笑言。

點擊圖片放大
+6
+5

45歲轉型開展第二人生

事實上,藝術種籽早已深埋他的心間,只是欠缺發芽機會。問他,當初來港時,有否考慮循藝術方向發展?郭氏不假思索、斬釘截鐵地答道︰「有。」他原擬半工讀進修藝術課程,甚至想過入電視台做舞台布景,務求從事接近藝術的工作,無奈人地生疏無門路,加上在那個對新移民冠以「阿燦」、「表叔」等嘲弄綽號的社會環境下,找工作受盡冷眼與歧視,要適應新生活、新人事,談何容易,想尋覓理想,更是天方夜譚。

艱苦歲月裏,他甚麼工都做,裝修、五金、清潔、熨衣、搭棚、送貨……半生以廚房工作的時間最長。或許,這段歷練也成就了他工傷後籌謀自己人生的狠勁。

「回頭重看,當時的決定的確是大膽的,但也是不得已,我不怨命,但不甘心被廚房困住自己的人生,那一刻不轉念的話,我就不會再有機會發展自己的興趣。」郭洪球13歲在廣東惠州念初中時,隨張桂光(華東師範大學教授、古文字學學者)習書法。80年代在香港隨孔平孫(篆刻家馮康侯弟子)學習篆刻。90年代末,隨香港著名畫家謝舉賢習畫。他移居香港後,投身餐飲工作,仍不忘書畫藝術,「落場」時多翻看字帖畫冊,是廚房的另類風景,也是他轉型的基礎。

點擊圖片放大
+5
+4

沙士肆虐後,45歲的郭洪球從零開始,創立香港無名堂,從事書畫教學,「身無長物,靈光一閃,索性將畫室定名為『無名堂』,這是我第二人生的起點。」

積極在屯門推廣藝術

走出廚房轉型搞藝術創作的那個轉身,歷經無數舉步維艱之困局,恍若泥沼舉步,豈止原地踏步,更不時打倒褪。然而堅毅自強的他,每每抱「會否行多步就能過關」之心態,一直走到現在。他自嘲:「只有傻子,才會這樣。」對!就因為傻,才能死心眼地向前衝。郭洪球說:「自己喜歡藝術、享受藝術,隨心而做到自己想做的事,是幸運,也是幸福。」

藝術讓他忘我栽進,喚醒潛藏靈性,將自然攝入眼底,從筆尖傾注生命,朝飲墮露、夕餐秋菊、解衣盤礴、醉臥雲端、神馳物外、怡然自得,浪漫而瘋狂,愉悅而無憾。

丈二梅花。(被訪者提供)

奮鬥近廿載,郭洪球除了教學外,更積極在屯門區推廣藝術,一點一滴地建立了自己的藝術圈子,現為香港屯門文藝協進會視覺藝術發展委員會主席的他,每年都會舉辦兩次展覽,連結區內畫會為藝術愛好者搭建平台,互相交流。「任何事物,再興盛也只是一時風光,要長期承傳下去,必須著力培養下一代,以及讓他們有展示的機會。」

藝術生命遭逢兩個疫情

郭洪球的書法,從傳統切入,取法於顏真卿、金剛經石刻,旁及爨龍顏碑、爨寶子碑、好大王碑、趙孟頫及文徵明;小楷取法鍾繇、褚遂良而形成個人面目。至於水墨創作,主要受謝舉賢老師影響,從而接觸八大山人、揚州八怪及現代畫派大師丁衍庸。

年輕時學過龍形拳及黐手的郭洪球表示,拳術與書法俱講求如何運用氣與力,能將吞吐沉浮的呼吸法門融入書法,用筆更見渾厚及富節奏感。他自言很多竅妙都從工作中領悟,揸鑊舉剷、搬運貨物也要講求呼吸……生活處處是學問,視乎能否串連起思考、理解並運用。「飲食講究五味調和,運墨得宜則五色具,學習首重觸類旁通及理解,能夠專心去做一件事,必定看到成果。」他將生活領悟融入書畫創作技法,教導學生亦首重啟發,引導思考,從而領悟。

點擊圖片放大
+8
+7

「記得初中時,幾個大男孩隨老師習書法,大清早沿著惠州西湖跑幾圈,回到家裏據案練書法,尤其對顏體那一捺最得心應手。老師教我們要『專攻一帖、觸類旁通』,我一直銘記於心,現在我教學生也沿用此法。那年頭,老師不時帶我們向老前輩請益,像李曲齋、朱庸齋、何紹甲、吳子復等,見多識廣,豐富了人生閱歷。」

新冠肆虐三年,郭洪球說,藝術生命中遭逢兩個疫情,能在無奈之中學習理解和接受,便不會耿耿於懷,說到底,困難重重乃人生常態。「疫下收入減少,肯放下身段總有出路,為確診的朋友替工重操鑊剷,又過關了。其他時間,也沒有閒着,我開設了一個YouTube頻道,拍片談書法論水墨,最近,開始約訪香港老一輩的書畫家,暢談他們的藝術人生,為香港的書畫藝術家留下一點記錄。」郭洪球形容,自己在宏觀宇宙裏,不過是一粒微塵,能夠做到自己喜歡的事,於願足矣。

點擊圖片放大
+13
+12

「詩書畫印」是中國藝術的最高境界,郭洪球也以這個完美結合為藝術精進的目標,以下摘錄其創作之一為結:

二分醉意,一分春雨。荒唐人生,破筆寫出寒梅三兩枝。沾了瑞雪,染了春脂。告知人生幾重雨,有限期。
七種心情,百般滋味。蜉蝣歲月,朝菌點悟莊生倏忽間。焉知晦朔,相忘江湖。葉落梧桐知歸處,無盡藏。

點擊圖片放大
+9
+8

記者:葉翠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