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健康】女子耳痛流血患外耳道癌 揭一個壞習慣致反覆感染惹禍

醫生診症室

發布時間: 2023/02/02 11:50

最後更新: 2023/02/02 12:03

分享:

分享:

女子耳痛流血患外耳道癌,揭一個壞習慣致反覆感染惹禍。(iStock圖片,非當事人)

很多人都有定期清潔耳垢的習慣,不過方法不當,隨時對耳朵造成損傷。有醫生指出,耳垢有保濕、抑制黴菌生長的作用,是「耳朵健康守門員」,因此不建議自行挖耳朵,否則有機會引發感染,甚至誘發嚴重後遺症。

最新影片推介:

用指甲棉花棒恐刮傷耳道耳膜

台灣外科名醫江坤俊在YouTube頻道《江P醫件事》解釋,耳道分為外、中、內耳道,外耳道會分泌油脂,耳垢由油脂和皮膚掉落的角質層、腺體分泌物所混合。對人體有重要作用,可保持外耳道濕潤,亦含有酵素,有效抑制細菌、黴菌生長。

不少人會用棉花棒挖耳朵,江坤俊表示,由於棉花棒太粗,只會把耳垢愈推愈入,導致堵塞耳膜,令聽力受損。假如過於用力,更可能戳破耳膜。另外,亦有人會用指甲挖耳垢,他指出,指甲未必乾净,若刮傷耳道,可引發感染,恐誘發嚴重後遺症。

常挖耳反覆感染恐誘發癌症

江坤俊分享案例指,一名女子愛用小工具去挖耳朵,結果經常刮傷外耳道,造成感染。直到有次出現耳痛和流血症狀,求醫後確診外耳道癌。江坤俊解釋,由於女子經常挖耳朵,造成反覆感染,當細胞受損,新的細胞一旦增生失敗便可能轉為癌症。

至於何時需要挖耳朵?江坤俊表示,當耳垢多到影響到聽力,並有脹痛感時,應尋求耳鼻喉科醫生協助,透過專業工具清理耳垢,確保耳道不受傷。此外,若洗澡後耳朵進水,可將頭側向進水的一邊,然後單腳原地跳,令水自然流出,亦可用風筒稍微吹乾。

挖耳或令耳垢推得更入

本港屯門醫院耳鼻喉科副顧問醫生黃霆嘉早前曾接受TOPick訪問,她表示,耳垢有助抑制細菌生長及保護耳道,一般可隨皮膚新陳代謝慢慢退出外耳道,毋須特別清潔。

黃醫生指,耳垢推入後會阻塞耳道,可造成中度聽力受損,「是傳導性失聰而非神經性,嚴重者不會致聾,但會不斷發炎、耳膜穿孔,聽東西都好像隔了一層」。

如有需要,她建議使用耳垢軟化劑或潔耳液,沖走耳垢,但必須依照指引正確使用。坊間亦有人以耳燭方式去清耳垢,她指出,暫未有證據顯示有效,反之,熱氣可能會燙傷耳道令耳膜穿孔,故不建議使用。

正確處理耳垢的方法

點擊圖片看處理耳垢的5個貼士,以及衞生署提供耳垢軟化劑的使用方法:

點擊圖片放大
+5
+4

hket App已全面升級,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健康、娛樂、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Video。立即下載:https://bit.ly/34FTtW9

hket App儲積分換獎賞︰https://bit.ly/3ClEy1R

責任編輯:羅嘉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