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教室】長期坐冷氣房少運動易有胃虛熱 中醫解構4類胃虛+食療湯水【內附食譜】

醫生診症室

發布時間: 2023/02/08 10:26

分享:

分享:

註冊中醫師張綺敏指出,最常見的胃虛原因是先天不足,有些人先天脾胃差、氣血少,習慣上大便要兩、三天一次,當中尤以女士多見。

胃部不適、消化不良,在都市人身上司空見慣,大家都視作平常。其實從中醫學角度,脾又與胃相為表裡,消化及吸收養份差,可衍生連串問題,胃虛是其一表現。中醫師指出,老人家身壯力健,大多是腸胃好一族,所以呢,要養生得宜,脾胃健康不容忽略。

脾胃主運化及做氣血,註冊中醫師張綺敏指出,最常見的胃虛原因是先天不足,有些人先天脾胃差、氣血少,習慣上大便要兩、三天一次,當中尤以女士多見。男士們則嗜食生冷、凍飲,造成胃虛,表現的症狀以便溏居多。

後天因素有受風寒,如天氣寒冷穿衣不足,風邪入裏也會影響腸胃。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家張仲景在《《金匱要略》提到,裏病是表邪循經入裏引起的,有謂:「若五臟通暢,人即安和,客氣邪風,中人多死。」津虛液少血弱胃虛,是邪氣入裏所致。

人之所以會病、胃虛,是外邊感受了邪氣,如感受到風邪入裏,可以導致脾胃差。除了先天因素脾胃差,後天因素則包括飲食嗜凍飲生冷、食無定時等。

4大層面話胃虛

張醫師解說,胃有虛實寒熱,胃氣的強弱,很影響一個人的健康,一般體弱多病的患者,都有胃虛問題。而胃虛歸納為4大層面:

胃虛多因先天因素或後天飲食不當、受風寒傷及脾胃所致。(iStock)

第一類:胃氣虛

症候以腸胃不能溫煦、運化之納呆不食為主,並且不覺口乾,少飲水;胃氣虛並有固攝和制化問題,不能固攝則常見大小便頻數,大便稀爛,飲水後很快又去小便,甚或女士小便易滲、白帶量多、男士尿頻症候。

當胃氣虛不能制化水飲,則水飲上衝可見胸痺、頭暈頭痛甚或身痛失眠。患者平時要注意定時進食、不過飽、不吃生冷食物。

第二類:胃陰虛

胃陰虛因不能濡潤、榮養症見以口舌乾燥、易咽痛、胃不適、納少、大便乾燥數日一次為主;陰虛血少不能榮養,則女士見有月經量小或推後、皮膚乾燥、頭暈、面色萎黃、睡眠差。「這類體質很常見於香港女士,治療以養津血為主。患者平時注意不吃辛辣、煎炸食物。」

第三類:胃虛寒

以寒為主,症候以二便清冷頻數為主,病機以虛寒不攝、中不制下為主,治法以甘草乾薑湯類為主。胃氣虛以虛為主,故而胃氣虛不完全等於胃虛寒。但因為胃氣虛不能溫煦,久之亦見有胃虛寒,一飲冷飲、進食生冷食物便腹瀉。

第四類:胃虛熱

症候以火逆上氣為主,病機以陰傷津枯,治法多以麥門冬湯類。胃虛熱以熱、胃陰虛以虛為主,但胃陰虛日久便會出現胃虛熱夾雜,常見稍稍進食煎炸物會覺上火。

她表示,胃虛不管哪種層面,最終都會造成氣血虛少,導致保衛體表作用減低,患者很易感冒、易疲勞乏力、身痛、退化性疾病或慢性病。「所以說身體好的人,脾胃一定好,但現在都市人很多時嗜吃生冷、食無定時、長期坐空調房少運動,加上一部分人天生便脾胃欠佳,都導致胃虛濕困血少情況。」

張醫師說:「脾胃主運化,胃虛處理不好,表現外在會有皮膚痕癢、濕困令人感到倦怠、水腫,甚至久而久之可衍生一些慢性病如高血壓。」(iStock圖片)

影響多方面

胃虛置諸不理,長遠有何問題?張醫師說:「脾胃主運化,胃虛處理不好,表現外在會有皮膚痕癢、濕困令人感到倦怠、水腫,甚至久而久之可衍生一些慢性病如高血壓。你見一些身體健康的長者,他們大多腸胃狀況都是好的。另外,脾胃也主氣血,氣血少人易疲倦、頭痛,女性月經稀少等。」

至於對治方法,如胃氣虛得厲害,便會形成胃虛寒,平日可飲陳皮生薑水,切忌進食生冷飲品。治療胃陰虛,中藥可用白芍、麥冬,日常可煲淮山湯、蜜糖水。

胃虛多會使用中藥,但當脾胃差氣血少時,容易導致筋骨痛,此時或需輔以針灸,常用穴有足三里、中脘穴、內關等健脾胃穴位。

胃虛食療湯水

胃氣虛:黨參10克、陳皮10克、紅棗10克,焗水飲。
胃虛寒:乾薑10克及生薑各10克,焗水飲。
胃陰虛及胃虛熱:麥冬10克、淮山30克、沙參10克、豬肉適量及紅蘿蔔,煲湯飲用,以上材料為兩人分量湯水。

點擊圖片放大
+4
+3

張醫師補充,在中醫學說中,人體內不止只有腸胃,還有五臟六腑,在香港不少人是寒熱夾雜,如本身有胃寒卻又有口苦、飛滋、暗瘡等熱氣之象,飲罷以上療可能會感到熱氣,其實與當事人仍有肝熱、肺熱積聚有關,有此情況者,宜先諮詢中醫師。

記者:周美好